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国当代文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革手抄本小说

【答案】文革手抄本小说是文革时期出现的‘种特殊文学现象。当时,只有少量书籍允许出版,但有一批以侦破和反特故事为主的手抄本文学在地下流传,集中于1974~1975年。流传最广的作品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小说一方面受热烈欢迎,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因其对于爱国的知识分子、科学界的权威肯定,对周恩来等政治人物歌颂性叙述,被当时的政权看作是流毒全国的反动小说。手抄本小说在文革后公开发表,都经过修改或重写,无沦是其内容还是发表形式,事实上都已失去了本来面貌。手抄本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四人帮”文化专制的一种叛逆行为。除了阅读所带来的欢愉,它更是一种群体劳动,一种自由的文学创作,一种精神上突破禁忌的地下探索。

2. 革命样板戏

【答案】革命样板戏是文革时期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洪》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由于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政治意义。它们被纳入了与帝土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相对立的革命文艺路线,被当作批判刘少奇、周扬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论据和武器,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实行文化革命的典范。

3. “女性诗歌”

【答案】“女性诗歌”是女诗人基于女性意识观照下创作的诗歌作品。当代女性诗歌产生于70年代末,繁荣于80年代中后期。主要诗人有林子、汤亚平、伊蕾等,其中舒婷和翟永明最具代表性。女性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醇: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密切关照:黑夜及与黑色相关的意象的大量运用:自白的叙述方式。

4. 《白毛女》

【答案】《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是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指导创作完成的宣扬红色文化的第一部歌剧。它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是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石,开创了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具划时代的意义。

5. 新生代诗

【答案】新生代诗是指继“朦胧诗”后新出现的诗歌潮流,又称“后新诗潮”。1986年中国

现代诗发展为其崛起的标志。新生代诗歌呈三种流派:“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书面语写作”的诗人,即追求语言的典雅气质、注重修辞效果,强调词语的想象力,突出的诗人有西川、藏棣、西渡、代薇等; “口语写作”的诗人,强调日常生活语言和民间语言作为自身的诗歌语言资源,反对、摒弃修辞手法,其代表诗人有伊沙、沈浩波、伊丽川等; “复合型写作”则是前两种流派互渗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徐江、樵达摩、侯马、金海曙等。

6. 第三代诗人

【答案】第三代诗人是指后新诗中最有代表的诗人群体。他们以反北岛的姿态出现,对原有的诗歌观念进行全面调整,反文化、反理性、反抒情。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后现代主义。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之后确立了终极生命边缘实验诗歌的立场和态度。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其中代表诗人有于坚、李亚伟、韩东等。

7. 朦胧诗潮

【答案】朦胧诗潮是新时期的一个诗歌艺术潮流。1978年出版的民间刊物《今天》,标志着朦胧诗群最初的半公开亮相。朦胧诗潮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朦胧诗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潮的代表诗人。

8. 《黄金时代》

【答案】《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之一,是一部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

二、简答题

9. 分析杨绛《干校六记》的艺术特色。

答:《干校六记》是杨绛于1981年出版的一部散文集。分为《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干校六记》的主要艺术特色包括:

(1)达观幽默、从容大度的人生写照

《干校六记》记叙的是作者1970年7月至1972年3月被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一段生活。这一事情本身就属于动乱时代的人生荒谬,蕴涵着极左政治对知识分子从肉体到精神

的摧残与迫害。但是,杨绛却写得恬淡自然,从容大度,避开了社会政治的人生观照,而以边缘人的达观幽默,表现了作家在逆境中的洒脱镇静,体现出学者式的智慧风范。杨绛以边缘心态解构荒谬的时代环境,表现出别一种自我的生命力量。

(2)善良美好、平淡朴素的思想情怀

作品没有正面描写干校里摧残人性的大事件,而只是通过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小事、琐事,以个性化的审视角度反映那个特殊的年代与知识分子的命运。作品以轻盈空灵的笔调,刚柔相济、热中见冷的情思,漫不经意却浑成一体的结构,平淡朴素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位老作家的赤子之心和善良美好的情怀,揭示了“文革”的历史真实和知识分子的情怀,十分真实地展示了在毁灭性的肉体与精神的折磨、摧残下,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始终如一的对祖国的痴情和高尚的节操,从而也为散文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

(3)诙谐、泰然的艺术格调

作者在追忆所历的种种不公待遇时,处处带着“回头一笑”的宽容,以如话家常般的从容,娓娓道来,妙语连珠,涉笔成趣,从凝重阴暗的生活底色上呈现出纯朴、动人的光彩,显示了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发达的智慧与宽厚的境界。作者写到在干校时编的门帘、积的肥、沤的绿肥、种的菜被当地百姓连偷带拾拿去时,既让人感受到当地人民生活的贫困,又令人忍俊不禁。而当我们读到作者去收获他们精心培育的“象牙萝上”时,也几乎要如同作品中的“我”一样,笑得“跌坐地下”。正因如此,《学圃记闲》等反映干校生活的纪实散文,以其无穷的韵味,赢得了读者广泛的好评。

总之,在《干校六记》中,作者杨绛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

【答案】

10.结合代表作家作品,试述80到90年代“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与成就。

答:先锋小说是指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学创作流派,又称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两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①对当代中国小说的重新定义

先锋派文学创造了新的小说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并且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改写了当代中国小说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小说本身的定义。

②出现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

a.80年代中后期,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青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毋庸置疑,先锋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b. 进入90年代,苏童、余华先后发表了《米》《妻妾成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预示先锋作家减弱了形式实验和文本游戏,开始关注人物命运,并以较为平实的语言对人类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