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8新闻与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借嘴说话”

【答案】“借嘴说话”是一种新闻写作手法,即借新闻事件当事人之外的消息源来进行议论,这种手法被西方新闻记者频繁使用。在他们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面的人士说”、“据目击者称”、“权威人士强调”、“此间观察家认为”等句式,后边的直接引语是对这个新闻事件的评价。这是西方新闻界客观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法,被引用的评价与议论即记者所认可的看法,事实上代表了记者的观点。

2. “步移式观察”

【答案】记者每到一地,都用好奇的目光捕捉着各种镜头,而这些镜头的变幻随着记者随机式采访的脚步,或山或水,或草或木,或大或小,或先或后地移动式出现,读者跟着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遐想,一路品味,游兴十足。

3. 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是指一种在文体结构上采用多段体,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在行文叙述上采用跳跃式的新闻写作笔法。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笔法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4. “两报一刊”

【答案】“两报一刊”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两报”是指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一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文革中,“两报一刊”成为制造舆论的重要阵地。从1967年11月开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就联名发表社论、文章,这些社论和文章往往经过毛泽东的亲自审定,毛泽东的一些最新指示也主要通过这些社论和重要的文章公之于世,这些社论不仅全国各地的报刊要全文转载,广播电台也要全文广播,塑造、影响了文革时代的文风。

5.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能够在相当大

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二、简答题

6. 在新闻写作中如何体现时效性?

【答案】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属性之一。在新闻写作中讲求实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新鲜

①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把它传播出去的时间两者之差越小越好,越小新闻就越新鲜,越新鲜也就越受读者欢迎。

②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新闻报道要学会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最新鲜的那一点。同时还要学会开门见山地从“新闻眼”切入,提纲掣领地面对整个新闻事实。

③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2)快速

记者要学会快速写作。为了使自己写得快,记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①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②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在采访与记录的过程中,心中即开始酝酿、起草稿件。

③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④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随时可以根据报道的需要进行拼接与组装。

⑤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如果把“口述”记录下来,不需要更多的加工就可以发表,就是新闻成品,这意味着你基本过关了。经过这样“出口成章”的训练,写作的速度会显著提高。

(3)简短

把新闻报道一一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写得简短些、精粹些,对提高时效性有重大的意义。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要做到新闻报道简短应注意:

①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②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忌总结式的报道,切忌漫无边际的全景式的报道,切忌一、二、三、四、五罗列的排浪式报道。

③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④挤掉水分,只讲事实。新闻写作只能采用“浓缩法”,不要用“稀释法”。“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新闻报道作品的最佳境界。“写作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

的地方的技巧。谁能在删改中战胜自己,谁就会成功。”

7. 分析下面这篇短消息的写作特点、并将其压成简讯。

附材料:

东西德合伙拆厚墙

[路透社东柏林(1990年)4月28日电]东德人和西德人今天一起拆除柏林墙的最坚硬、牢固的一部分一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勃兰登堡门前的厚墙。

当巨型凿岩机击碎水泥块、推土机铲除垃圾时,数以百计的旅游者和旁观者站立在设置的栏杆外边观赏、欢呼。东德边防卫队执行拆除任务,但使用的凿岩机是由西德一家公司提供的。

勃兰登堡门附近的柏林墙厚达3.5米,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全拆除这一地段的大约3000吨水泥及岩石。

拆除水泥墙时,应时而来的商贩们向来客兜售东德共产党40年来的徽章及其他纪念品。 在附近一家豪华旅馆里,西柏林某公司正在拍卖拆下来的水泥板块。该公司计划今年6月,将在摩纳哥拍卖70块3米厚的柏林墙上的板块。

【答案】[路透社东柏林(1990年)4月28日电]今天东德人和西德人一起拆除柏林墙的最坚硬、牢固的一部分一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勃兰登堡门前的厚墙,这堵墙厚达3.5米。东德边防卫队使用由西德一家公司提供的的凿岩机执行拆除任务时,数以百计的旅游和旁观者围在栏杆外欢呼,应时而来的商贩兜售东德共产党40年来的徽章及其他纪念品,附近一家豪华旅馆里,西柏林某公司正在拍卖拆下来的水泥板块。

8. 具体分析一篇失实的报道,找出原因。

【答案】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而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一般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类。

(一)新闻报道

下文是2006年5月9日重庆晚报刊登的报道(记者陈寒星)

渝大女生成南大形象大使

她身高1.68米,是学校公认的美女; 她学习成绩优异,现在是南开大学的形象代言人。

她叫兰花。生长于四川沪州、毕业于重庆渝州大学的她,目前正在南开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和日本爱知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昨日,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美女博士曾读渝州大学

兰花的本科是在渝州大学文学院度过的,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学校,兰花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每年拿专业奖学金,而且多次获得校内外健美操比赛、民族舞蹈比赛等奖项。

“她成为南开大学的形象大使,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她学习成绩优秀,还是学校戏剧节、文艺汇演的顶梁柱。”原渝州大学文学院辅导员王欢老师介绍,兰花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在学生会担任文艺部长期间,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业务水平等得到全校老师的首肯。

大学时期的兰花,是学校男生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得到很多男生的追求。不过,同学杨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