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55社会学综合考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交互分类

【答案】交互分类是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将研究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其结果通常以交互分类表(又称为列联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交互分类可以较为深入地描述样本资料的分布状况和内在结构,还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判断抽样

【答案】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由于标准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此法的运用结果如何往往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际经验以及对对象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

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

3. 横剖研究

【答案】横剖研究,也称为横向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和态度。人口普查和民意测验多采用横剖研究的方式。

4. 离散趋势分析

【答案】与集中趋势分析相反,离散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它与集中趋势一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和揭示了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共同反映出资料分布的全面特征。同时,它还对相应的集中趋势的代表性作出补充说明。常见的离散趋势统计量有全距、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等。其中,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分别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相对应,判定和说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代表性的大小。

5. pps 抽样

【答案】社会研究中有一种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方法,称为“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

,简称PPS 抽样。 的抽样”

6. 实地观察

【答案】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实地观察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7. 定比测量

【答案】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是否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的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8. 前测与后测

【答案】在一项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对因变量(或结果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称为前测; 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称为后测。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被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二、论述题

9. 试论述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验研究对于理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功能?

【答案】(1)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①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理论的基础和背景的作用首先是从研究课题产生的角度来说的。具体的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来源:现实和理论。许多经验研究都直接来源于理论并服务于理论。对于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理论也通过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来体现这种作用。理论告诉研究者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去探讨什么。

②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方向

在进行一项经验研究时,理论可以告诉研究者现实中哪些事实是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研究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对于解释性研究就更是如此。源于不同理论的不同视野关注到现象或问题的不同方面,产生出不同的相关事实,使得人们对问题或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

③理论提供经验研究的解释

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理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具体的因果关系模型的确定、相关变量的选择,而且,对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的判断和解释等,也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指引和正确的逻辑分析。

(2)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经验研究所起的作用并不只是被动地为理论服务,即被动地检验理论、证实理论。它还扮演着另外四种主动的角色,即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

,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①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那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有关全局的资料”

开创者。越是富有成效的经验研究,就越可能成为新的假说和理论的发源地。默顿还特别强调,正是这种不期而遇、异乎寻常和有关全局的经验事实,构成了一种“偶发机遇模式”。这种情形就像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管理实验一样,研究者所关注的本来是劳动条件与工人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然而研究在这方面却并未获得结果,但却意外地从实验中得到了某种更为重要的“副产品”一一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一一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应”。

②偶发机遇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迫切要求解决的明显的矛盾上,“重整理论的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到目前为止被忽视了、但却是有着重要关系的事实上,正是这些被忽视的事实迫切要求扩展和改善原有的概念系统。任何一项具体的理论都具有某种相对性,它们往往主要针对现实中的某一类特定现象或过程。但是,实际社会研究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新的、原有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并未注意的事实。这些事实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它迫使研究者把这些新的变量与一个具体的理论相结合,导致原有理论的重整。

③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比如问卷调查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软件、历年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库、内容分析方法、二次分析方法、心理测验、参与观察、焦点小组讨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断帮助研究者形成新的理论兴趣中心,不断为研究者打开建立新理论的窗口和途径。

④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砖石,而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则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提。许多事例表明,正是经验研究的需要,才促使人们去澄清公认的概念。“理论化”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进行概念的澄清。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概念进行界定,同时,经验研究还通过对所讨论的变量的选取和确定指标来澄清概念。这种被称做“概念操作化”的过程,要求研究者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维度、概念的层次性等等弄得清清楚楚,因为只有这些方面确切了,才便于研究者设计出恰当的、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并且是可观察的指标来。

10.试论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并举例说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如何进行互补。

【答案】(1)差异:

①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

②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 定性研究就自然范式。

③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

④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验; 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

⑤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 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

⑥从分析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是文字描述。

⑦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客观的; 定性研究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