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意识形态的“霸权理论”。

【答案】“霸权”(hegemony )一词,原指国家的霸权或政治运动的主导权,最早由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A. 葛兰西在《狱中笔记》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葛兰西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作是作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

批判学派的学者继承了葛兰西的这个观点,把“霸权”看作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而实现“霸权”的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或从属意识。

换言之,批判学者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支配阶级不再主要依靠国家、军队、法院等“强制装置”,而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霸权装置”来维护自身利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大众传播制度就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霸权装置”之一,大众传媒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宣传和广告活动,把支配阶级的特殊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其目的是操作形成“同意”或“社会合意”,但这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合意”,因为它掩盖了阶级支配的实质。

一些批判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把支配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化”,把它表现为“正常的’,、“无可争议的”、“人性的”产物,而把对立的政治和社会意识描述为“怪僻的”、“无意义的”或“不可想象的”东西。他们从事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宗旨,就是揭露这种“虚假的合意”,唤起受众的觉醒,推动社会变革。

2. 试述大众传播负功能的产生原因、一般表现及克服方法。

【答案】从功能释放的效应来分,大众传播的功能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两种。早在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文中就提出大众传播的一种负功能:麻醉社会。大众传播的负功能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阻碍个人或社会正常发展的作用。

(1)大众传播负功能产生的原因。

①经济原因。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体不断涌现。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媒介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许多媒体通过刊登暴力、色情、娱乐等方面的消息,甚至制造假新闻,以争取受众,吸

引广告。在利益的驱动下,媒体已开始利用新闻自由的幌子冲破大众传播道德的底线。

②政治原因。

在当今社会,许多政治家和政治团体都意识到,在政治斗争中,媒体是“一件最强有力的武器”。通过媒体,他们可以迅速而广泛地向受众传播他们的信息。所以,许多政治家和政治团体通过媒体宣传他们的政治理念,抨击政敌的言论,有的还揭露政敌的隐私,甚至于利用捏造涉及对方的丑闻来贬低对方的公众形象。

③社会原因。

受众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只追求数量和效益”的态度,很少去考虑信息来源的渠道、信息是否正确等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受众从大众传播中获取信息的目的已不是“认知世界”,而是“娱乐身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受众对大众传播普遍存在一种“接受”心理,众传播中所发出的错误信息有的可以满足受众的某些需要,所以有的受众会主动寻找大众传播中的错误信息,这就形成了大众传播负功能产生的温床。

(2)大众传播负功能一般的主要表现。

①破坏功能。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破坏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并直接或间接侵犯人类或客观实体的利益。

②抑制功能。

信息的传播使受众习惯于接受信息中包含的各种结论,而不再去对原始材料进行细致地筛选、分析、调查、判断,受众的主观选择性被弱化。这样它抑制促进社会正常发展的积极因素。

③催化功能。

信息传播中有的信息携带着错误的符号,当这些错误符号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受众的行为,使受众做出错误的行为。从而强化阻碍社会正常发展的消极国素。

(3)大众传播负功能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传播的信息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切的符号。 为降低大众传播负功能产生的机率和弱化它的负面影响,可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大众传播秩序,提高受众素质。

①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相关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对大众传媒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完善与大众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制机制; 对大众传播市场进行检查、整顿、清理,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对违规违纪的传播活动进行严肃查处。

②规范大众传播秩序。

大众传媒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本着“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公布信息来源,核实信息正误,使大众传播透明化,杜绝暗箱操纵,弄虚作假。不仅要使大众传媒成为映射世界的镜子,也要保证这面镜子一尘不染。大众传媒与受众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③利用现代传播技术。

受众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信息,并在接收到大众传播的信息后,不盲目相信所有的信息,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得出自己相应的结论,用以指导行为。

大众传播的负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研究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大众传播的负功能现象,弱化负功能的作用,使大众传播成为传播人类文明的平台,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民间舆论场为何对官方媒体不信任? 如何打通两个场?

【答案】(1)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原因

①两个舆论场所讨论内容的方式、使用的话语存在较大差异。官方媒体舆论场主要在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输出。民间舆论场,则显得较为嘈杂,网民在微博、论坛上各抒己见,针贬时弊,经常会制造一些令人喷饭的描绘形式,总体而言,它使用的语言更为草根,更为生动,更接地气。

②与两个舆论场背后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着重要关联,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封闭状态对于观念分野也有着深刻影响。

③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兴盛,为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而互联网对社会舆论、对党政机关的公信力,乃至于对NGO 、企业的冲击都是空前的。在互联网的自媒体上,网民对很多公共事务有着自己的看法,有些看法非常尖锐。

(2)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必要性

在舆论场多元化、复杂化的当下,每个地方是民间舆论场域与官方舆论存有分歧的一面,但也有交集之处。打通两个舆论场是当下中国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弥合社会观点冲突和分歧的必然举措。由于主流舆论场天然具有高门槛,民间舆论场很难进入,这就要求诸如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要沉入民间,主动沟通两个舆论场。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并非隔膜隔阂、独立独行,而是可以交流交接、融通融合。但这种融合需要主动接轨、积极打通。

(3)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方法

①厘清对网络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

切实转变观念,厘清对网络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尽管民间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虚言、谎言、怨言现象,但仍应牢固树立网络的灌水不是祸水、网民的意见不是偏见的理念。

②积极适应网络世界

主动转变职能,积极适应越来越火爆的网络世界,迅速从信息发布向信息解释、从意见表达向意见引领、从社会守望者向社会组织者转变,让党委与政府的声音及时有效传达到网络社区中,进而不断增加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

③增强政务微博亲和力

彻底转变文风,增强政务微博亲和力。政务微博直面的不是上下级,而是普罗大众,应摒弃官腔官调、空话套话,扬弃文件式、灌输式陋习,抛弃傲慢态度、霸权色彩,多用网络语,勤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