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明朝官学体制中,属于小学性质的是( )
A. 府学
B. 社学
C. 宗学
D. 州学
【答案】B
2. 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 京师同文馆
B. 北洋水师学堂
C. 江南水师学堂
D. 福建船政学堂
【答案】D
3. 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
A. 大都授
B. 下帷讲学
C. 讲论讲会
D. 转相授受
【答案】C
【解析】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才的培养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在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开讲会风气之先的是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到了明朝中叶之后,随着东林书院《东林会约》的制定,
,把书院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交讲会之风盛行。书院通过“讲会”
流。
4. 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
A. 系统性
B. 等级性
C. 制度化
D. 专门化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等组成的中央官学的性质的了解程度。唐代对各级官僚子弟所能进入的学校等级有严格的规定,如国子学要三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太学是五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四门学是七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崇文馆和弘文馆也是皇亲及三品以上的官僚子孙才可准入; 规定之外,很少能够破格入学的,一般庶族子弟只能进地方官学或实科学校学习。可见,唐代中央官学的等级之森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5. 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
A. “达其辞”
B.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 “开其意”
D. “心求涌而未得之意”
【答案】D
【解析】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在思考了相当时间后还想不通,然后再启发他; 学生思考而有所领会,想说而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时候,才去开导他。比如,一个方形的东西,老师已经说了一个角的样子,学生尚不能推出其余三个角的样子,这说明他还思考的不够,教师则不比要多讲,应该让学生再进一步思考。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因此,答案选D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著名教育家说过的话,理解透彻。
6.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
A.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B. “过而勿惮改”
C. “言必信,行必果”
D. “一以贯之”
【答案】A
7.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活动,到某小学开展了分时段分项日课堂教学的系统观察。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
A. 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 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 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 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C
8. ( )被誉为“清末看世界的第一人”。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B
9. 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
A. 《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
B. 《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C. 《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D. 《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杳了对中国收回教育权运动的重要举措的掌握程度。近代,帝国主义通过教会学校对华文化侵略进一步加深、加剧,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教育是拯救中国的手段,所以,对中国的教育主权不断的重视。起因于教会学校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许多学生退学表示抗议,得到很多人支持。运动不断扩大。其中,中华教
,全国教育会联合育社与1924年7月召开的年会上讨论了余家菊提议的《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会在同一年10月召开的年会上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取缔外国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两个议案。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
A. 发展生产力
B. 消灭社会分工
C. 普及教育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1.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
A. 知识取向模式
B. 实践取向模式
C. 生态取向模式
D. 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