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804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钢琴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

【答案】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是一个学术团体。该团体主要工作成绩有:深入民间采集第一手资料,整理介绍并出版,如《秧歌曲选》、《眉户道情集》等; 对民间音乐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如写作论文《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秦腔音乐概述》等。该会还曾出会刊《民间音乐研究》一期。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对于搜集、保存、整理、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民间音乐和促使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大量运用民间音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王光祈

【答案】土光祈是音乐学家。其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涉及中国音乐、西方音乐、东方民族音乐、东西方音乐比较等领域,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王光祈在我国最早系统运用比较音乐学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是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先驱。

3. 《台湾舞曲》

【答案】《台湾舞曲》是江文也在日本创作的一首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性,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

4. 《海韵》

【答案】《海韵》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5. 刘雪庵

【答案】刘雪庵是作曲家。他的旱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枫桥夜泊》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占乐府的通俗易

懂,如《早行乐》、《采莲谣》等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九·一八”事变后其创作风格转变为铁与血的呐喊,代表作有抗战歌曲《长城谣》、《离家》、《上前线》:独唱歌曲《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钢琴曲《中国组曲》等。

6. 《教我如何不想他》

【答案】《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艺术歌曲。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收入《新诗歌集》。歌词选自刘半农的白话体新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细腻地刻画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在音乐创作上,借鉴欧洲歌曲创作手法,同时在和声、旋律曲调上有意识地作民族化探索,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并配有钢琴伴奏。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反映“五四”精神的佳作。

二、选择题

7. 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的传统记谱法是( )。

A. 减字谱

B. 文字谱

C. 工尺谱

D. 俗字谱

【答案】C

【解析】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这一记谱方法一直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

8. 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期刊是1906年创刊的( )。

A. 《音乐小杂志》

B. 《民国唱歌集》

C. 《美育》

D. 《音乐杂志》

【答案】A

【解析】1906年李叔同独自编印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32开本,26页。刊中栏目众多,有图画、插画、社说、乐史、乐典、乐歌、杂纂、词府等。刊中各种文章皆短小精悍,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小杂志序》也不过五百余字。其中发表了他编写的乐歌三首:《隋堤柳》、《我的国》、《春郊赛跑》。仅出了一期,但是对中国其后的音乐期刊创作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后世的很多音乐杂志都受到它的影响。它所载的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早期同类创作中的模范作品,是中国人创作学堂乐歌的早期见证。

9. 《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一曲是以( )手法写成的。

A. 支声复调

B. 移植传统曲调

C. 无调性

D. 卡农

【答案】D

【解析】《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犷“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一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10.青主是我国现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其作品大部分收入《音境》和( )。

A. 《新诗歌集》

B. 《今乐初集》

C. 《清歌集》

D. 《抒情歌曲集》

【答案】C

【解析】青主的歌曲收录于《清歌集》(1929出版)和《音境》(与华丽丝合作,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两本歌集之中,共26首(青主自己创作的有19首)。其中有《大江东去》(宋·苏轼词)、《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红满枝》(南唐·冯延己词)等为古诗词谱曲的名篇。

11.( )是青主所撰的一部书信体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音乐是上界的语言”的著名论点。

A. 《音乐通论》

B. 《乐话》

C. 《音乐欣赏》

D. 《乐论》

【答案】B

【解析】青主以通信体的格式,诗化的语言撰写的《乐话》是我国近代音乐家青主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里,青主鲜明地提出了音乐的本质是“上界的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他更加关注音乐的本体以及音乐的哲学内涵,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构建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2.《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 )乐章。

A. 二

B. 四

C. 六

D. 七

【答案】B

【解析】《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为《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为《黄河颂》,第三乐章为《黄河愤》,第四乐章为《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