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2. 诗词曲语辞汇释
【答案】《诗词曲语辞汇释》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的一本典籍。近人张相所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释单字、词语五三七项,附目六百有余。每条排列的次序,先诗后词再曲,引证相当丰富,对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参考价值。《诗词曲语辞汇释》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或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这部书能帮助读诗词曲的人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
3. 經典釋文
【答案】经典释文是由唐代陆德明所著的一本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4. 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王见之,曰:“牛何之? ” .
【答案】之:动词,到……去。
6.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
【答案】田:打猎,后来写作“畋”
7.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
【答案】兵:兵车。
8.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答案】作:兴起。
9. 君子引而不发。 .
【答案】引,拉弓。
10.入乎耳,出乎口。(《荀子•劝学》)
,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处所。 【答案】介词,相当于“于”
三、简答题
11.谈谈下面几个汉字在六书上的形体结构特点。
行 徒 役 街 衍 徕 微
【答案】(1)行: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作“”,本义是道路。
(2)徒:形声。从辵(chu ò),土声。本义是步行。
(3)役:会意。从人从殳(sh ū)。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
(4)街:形声。从行,圭声。本义是四路相通的大道。
(5)衍: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6)徕:形声。从彳(chi ),来声。本义是到来,与“往”相对。
(7)微:从彳(chi )(wei )聲。本义是隐秘地行走。
四、分析题
12.解释语法现象。
(1)齊侯曰:“豈不榖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2)我之懷牟,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答案】(1)两个分句中的宾语“不榖" 、“先君之好”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复指宾语,“是”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2)分句“其我之謂矣”中宾语“我”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之”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3)分句“一言以蔽之”中宾语“一言”前置。
(4)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
(5)夫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夫人。
1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2)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七月》)
(3)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量吾以行。(《楚辞·哀郢》)
(4)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战国策·楚策》)
(5)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6)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
(7)辞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8)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
【答案】(1)“上”通“尚”,崇尚。
(2)壶:通“葫”,葫芦。
(3)鼌:通“朝”,早晨。
(4)抎:通“陨”,坠落。
(5)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
(6)属:“嘱”古字,后写作“嘱”,告知,告诉。
(7)责:“债”古字,后写作“债”,债务,债款。
(8)罢:通“疲”,疲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