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科技学院语言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之古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义的更替
【答案】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的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例如“脚,’,本义为小腿,变为指“足”后,就不再指小腿了。
2.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3. 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4. 章句
【答案】章句是串讲句子意思和分析篇章大意的一种体式。它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汉代一些儒者治学,从辨析章句入手,故章句体兴于汉。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样可使读者从总体和义理上去加深对古书的理解。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踅起。
【答案】乍:忽然。
6.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答案】焉:指示代词兼介词,可以译为“在那里”
7.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蔡琰《悲愤诗》)
【答案】季:末,一个朝代的末期。
8. 诚既勇兮又以武。
【答案】武:武艺,指战斗的能力。
9.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方:义方,道义。
10.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纣。 ..
【答案】(1)子:女儿,上古时代“子”是男女的通称。
(2)好:貌美。
三、简答题
11.说明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
【答案】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女(汝)”“尔”“若”“而”“乃”“其”“之”等。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属于第一人称。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就可以用“吾”。
(2)第二人称代词
“尔”“若”“而”“乃”属于第二人称。“而”和“乃”不能用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一般也不用作主语。这样,常见的情况只是用作定语。
(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同属第三人称,“其”略等于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其”只能用作定语,“之”只能用作宾语。
四、分析题
12.分析下列宾语前置句的语法结构(指出前置的宾语,前置的种类),并翻译全句。
(1)豈不穀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
(2)姜氏何厭之有?
(3)居則曰:“不吾知也。”
(4)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5)其是之謂乎?
【答案】(1)①前置的宾语:不毅、先君之好。
②前置的种类: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会将宾语提前,并以“是”复指宾语,成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全句翻译:难道是为了我? 「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2)①前置的宾语:何厌。
②前置的种类:上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需放在动词前。之,代词,复制提前的宾语“何厌”。
③全句翻译: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
(3)①前置的宾语:吾。
②前置的种类: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全句翻译:平日在家的时候,就说:“没有人了解我。”
(4)①前置的宾语:方城、汉水
②前置的种类: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常将宾语提前至介词之前。
③全句翻译:您如果使用武力,那么楚国(将)把方城当做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
(5)①前置的宾语:是
②前置的种类:文言固定格式“(其)……之谓也/矣/乎”,“其”表示委婉语气,在疑问句中表示“大概、恐怕”的意思,“之”复指“是”。
③全句翻译: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13.指出“节”字的含义,并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l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6)节器用。
(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
(10)而擅离职一节,实臣部职掌,臣待罪铨曹,不得不言。
【答案】(1)节:竹节。
(2)节:骨节。
(3)节:季节,节气。
(4)节:礼节,仪礼。
(5)节:限制,管束。
(6)节: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