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史基础(含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韵脚

【答案】韵脚是指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又称为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鸦”和“家”押韵。韵脚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韵脚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2. 非敷奉微與幫滂並明相同

【答案】非敷奉微,帮旁并明是唐代声母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六个声母。针对唐代的声母系统,依照传统的说法,有所谓的三十六字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这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而上古声母据初步研究,有三十二个,与三十六字母相较,有两类要合并,其中一类就是“非敷奉微”和“帮滂并明”,二者相同,都是双唇音。

3. 旁轉

【答案】旁转是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斯”从“其”声,“其”在支部,“斯”在支部,二者都是阴声韵,是旁转。旁转的现象在古音的押韵、谐声、通假、注音等材料中很普遍。现代学者认为构成旁转的字音主要元音应是相近的,韵尾一般相同。一些古音学家所说的阴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内,所以阴声与阴声的旁转,有时也包括阴声与入声的相转。

4.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答案】(1)疾,痛恨。

(2)翻译: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避而不谈,而一定要为它做些别的说辞。

6.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答案】亟:屡次。

7.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問楚有神充死己三幹歲矣。

【答案】顾:回头看。

8. 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垩而鼻不伤。

【答案】听,顺,从。即随心所欲的意思。

9.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行

【答案】亨:煮,后来写作“烹”

10.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立;立即。

三、简答题

11.说明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

【答案】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女(汝)”“尔”“若”“而”“乃”“其”“之”等。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属于第一人称。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就可以用“吾”。

(2)第二人称代词

“尔”“若”“而”“乃”属于第二人称。“而”和“乃”不能用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一般也不用作主语。这样,常见的情况只是用作定语。

(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同属第三人称,“其”略等于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其”只能用作定语,“之”只能用作宾语。

四、分析题

1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指出活用的词,活用的种类),并翻译全句。

(1)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2)孟嘗君客我。

【答案】(1)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①指出活用的词:贵、贱。

②活用的种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翻译全句:开明的君主会认为五谷更加贵重,而金玉则很廉价。

(2)孟嘗君客我

①指出活用的词:客。

②活用的种类: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翻译全句:孟尝君把我当成客人。

1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2)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七月》)

(3)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量吾以行。(《楚辞·哀郢》)

(4)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战国策·楚策》)

(5)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6)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

(7)辞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8)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

【答案】(1)“上”通“尚”,崇尚。

(2)壶:通“葫”,葫芦。

(3)鼌:通“朝”,早晨。

(4)抎:通“陨”,坠落。

(5)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

(6)属:“嘱”古字,后写作“嘱”,告知,告诉。

(7)责:“债”古字,后写作“债”,债务,债款。

(8)罢:通“疲”,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