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

【答案】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2.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3.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4.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二、简答题

5. 简析自我控制系统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答案】自我控制系统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

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它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调控系统帮助我们客观的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有效的利用个人自愿,扬长避短,努力完善自我,实现人格的和谐统一。

(2)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变革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己,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去,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的自我塑造伴随着人的一生,需要一个人不懈地努力去完成。

自我调控系统作为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诀定性因素,在个体塑造健康和谐人格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 根据下列方差分析表回答问题

(1)计算交互作用AxB 的自由度和它的均方值。

(2)检验因素B 及AxB 的显著性。

【答案】(1)计算AxB 的自由度、均方

AxB 的自由度为71-fib-1-2=2,均方值为

(2)检验B 以及AxB 的显著性。求出B 以及AxB 的F 值、自由度,

查表可以得出结论

著; ,所以因素B 在0.05水平上不显 所以A ×B 在0.05水平上显著。

7. 试从不同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分类。

【答案】(1)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可以把心理现象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①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②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③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

也称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2)从是否意识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现象

①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

②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3)从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一个团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团体。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8. 沙赫特一辛格情绪理论(Schachter-Singer theory of emotion)的实验过程及解释。

【答案】〔1)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自愿当被试的大学生分成三组,给所有的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但只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并告知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肾上腺素是一种对情绪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所有的被试均处于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第二步:主试向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对三组被试作出不同的解释。

第1组:告知被试注射后将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即告知被试注射肾上腺后的真实反应;

第2组:告知被试注射药物后会出现身上发抖、手脚有点发麻,此外没有别的反应;

第3组:不对被试做任何说明。

第三步:让每组被试再分为两组,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环境里休息,其中一种是惹人发笑的愉快环境,另一种是惹人发怒的情境。

结果:

结果的获得包括对被试的观察所得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结果显示第2组和第3组被试在J 俞决环境中显示出愉快的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没有愉快或者愤怒的表现或体验。

(2)解释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反应,但此结论并没有否认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影响。因为假如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全部是肾上腺素. 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应该是相同的,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 而假如情绪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下就应该表现出愉快情绪,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愤怒情绪。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 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 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