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比较文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据劳拉·穆尔维的说法,在这个“按性别不均的结构组织起来的世界,观看的快感分裂为积极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视觉快感因此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与的快感。

【答案】主体; 客体

【解析】在《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题为“女性作为图像,男性作为看的承担者”的一节中,穆尔维间接地陈述了她的结构原则:“在一个由性的不平等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借助于弗洛伊德《本能及其变迁》一文中的术语,穆尔维在主体(观众/主角)和客体(叙事电影/图像)之间建立了一种二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被联系到主动的/男性的位置,客体则被联系到被动的/女性的位置。

2. 根据罗斯玛丽·帕特南·童的分类,女性主义有哪些思潮流派? 试举出其中五种: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解析】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在其代表作《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中将女性主义的思潮流派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全球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

3.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

【答案】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和接受研究等。

【解析】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两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比较文学研究的其他类型还有接受研究、阐发研究。

二、简答题

4. 怎样从国际学术视域的角度理解赛义德后殖民批评对“东方”的定义?

【答案】从国际学术视域的角度理解赛义德后殖民批评对“东方”的定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赛义德在操用“东方”这一概念时,挟带着一种极端狭隘的“东方”地域独占性,他把西方从事东方学研究之学者所描述的“东方”在表述上仅仅局限于亚洲中东的印度和巴勒斯坦地区。“东方”这个概念不再简单地是一个作为亚洲东方一的代名词,也不再是从总体上指称遥远、新异的地方一,它在严格的意义上指的是伊斯兰的东方。

(2)从国际学术视域来看,赛义德的后殖民批评把伊斯兰文化从第二世界带到国际舞台卜,

把自己置放在伊斯兰教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文化与信仰冲突中,使自己成为越发有争议的人物而显赫起来。从而,也使中国等其他非伊斯兰文化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东方”权力失落了。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哪些流派和特征?

【答案】(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①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②以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③以法国哲学家阿尔都为首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④英国的威廉斯、伊格尔顿和美国的杰姆逊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导人哈贝马斯等人是20世纪最后20年乃至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性

从比较的视域观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并不完全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更多的是表示这一思潮有别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模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特征。“西马”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将批判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和国家政党方面转移到哲学、文化和艺术方面。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一些传统,始终关注艺术、审美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坚持对艺术和审美做社会历史的评价和分析,也始终坚持结合美学批判与社会批判,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毫不妥协的批判,坚持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

6. 什么是西方中心主义?

【答案】(1)西方中心主义是指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来理解他种文化的思想方式。

(2)西方中心主义呈现为两种形式①西方人对于自身文化的扩张; ②其他民族对于西方文化的盲日崇拜。

7. 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1)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

①“文化研究”如同“比较文学”一样,颇易引起争议

因为它涵盖的范围相当大,其中不乏观点各异、立场相互冲突的研究,并且,当文化研究进入不同的学术体制和语境时它自身也不断变化。但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从它们与权力关系的错综缠结、以及这种关系内部的角度,共同致力于审察文化实践。

②文化研究是后现代主义之后最为活跃的学术发展类型

同时,它也是一个最富于变化,最难于以传统学科意识定位的知识领域,这大抵是因为“文化研究的开放性和理论的多样性,其反思性的甚至是自我意识的倾向,而尤其重要的是批判的重要性”。

③文化研究致力于打造新的理论基地

有时甚至不惜与传统的知识前提划清界限。所以,文化研究不仅跨学科,在本质上它甚至采取积极主动的反学科姿态——这样一个特征确保它与传统学科的关系处于持续的不稳定状态,似乎文化研究从不情愿成为诸学科之一员。

(2)比较文学研究力法与文化研究采用方一法的不同

①研究方法不同

影响比较方法、平行比较方法构成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与比较文学不同,文化研究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反学科的态度,没有一种明确的、属于它自己的方法论,研究方法盲目且多样。

②学科延展性不同

文化研究把文化分析与其他研究方式,诸如结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本分析相结合,但在运用时常常脱离文学、艺术的基点,而成了针对某一文化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解读和分析,陷入了泛文化研究的泥潭。比如,深入某一群体的跟踪观察,其实就是民族志方法,这是文化研究者通常采用的方法,它是英国文化研究最有特色的方法之一。

③对文本细读法的态度不同

文学研究中推崇的文本细读方法,尽管文化研究对此并不反对和禁止,但也不是其必需。文化研究反倒对文本细读分析方法背后暗藏的思想意识提出了质疑,文学研究中的文本分析承载着一种信念——即文本是作为完全自我确定的、独立的对象而被正确理解的,这样一种文本是值得分析的。

8. 从比较视域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的。

【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主要依靠三个文化过滤机制:

(1)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心理

①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之所以偏爱象征主义文学而相对冷淡未来主义文学,就在于后者彻底否定人类以往的艺术传统的文学观念与中国现代作家既有的心理图式的冲突。中国现代作家反对的传统一般限定在思想、制度、习俗、道德等社会政治方面,而在审美心理上,他们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潜在制约。

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往往将人的理想归宿指向神秘的彼岸世界的思想,但是中国一直匿乏对超验世界和终极价值的向往和追求的宗教精神传统,因此西方的这种宗教心理一直未能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完全认同。

(2)时代的文化审美需求

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演变表现为使文学日渐疏离社会的非社会化进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则表现为使文学日益与社会接近的趋向。

②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那一天起,种种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就一直挤压在中国现代作家面前,使他们不可能像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那样,将个人本位的观念张扬到极致,使个人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