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生物教学

  摘要

  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这一时期都会发生迅速的变化,这一时期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对人一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工作一直做的很不够,青少年在性罪错方面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在学校开展性教育,也是国外专家学者们一直在摸索和探询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则明显滞后了。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l991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初中全面开展青春期教育,力图使学校真正成为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十几年过去了,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青春期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认为青春期性教育无足轻重,流于形式的绝非少数。从目前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来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也是对学校如何将青春期性教育落在实处的探索。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对他们在生物课堂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生物课程标准》中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及“健康地生活”列为十大主题中的两个主题,它明确指出了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依据《标准》,笔者选择教材中“生殖和发育’’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此内容扩充,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法律制教育。据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在理论探讨上已趋于成熟,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该如何打破禁区具体操作,具体实践,尚未有文献资料报道。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在生物课堂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实验研究,从实践上探讨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在实验中,笔者选择了任教的西安市第二十八中学初二年级1班、2班和3班共121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初二(2)班为对照班,初二(1)班和初二(3)班分别为实验班甲和实验班乙。在本实验开始前,笔者通过对教学素材和《生物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确定了教学内容,主要由青春期性生理、青春期性心理、性道德及性法制知识组成。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班按一般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男女生合班上课,既教师提纲挈领地讲解,主要让学生自学默读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相应VCD碟片。实验班则按本研究课题所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同的是实验班甲采取男女生合班上课,实验班乙则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男女生合班或分班上课。在教授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时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为“讲授──接受式”,其教学程序为: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在教授青春期性心理、性道德及性法制知识时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为“提问──讨论式”,其教学程序为:讨论的准备→安排讨论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学生表述→归纳小结。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本课题的研究,笔者选择性地运用了积极参与策略、情感交融策略和教学相辅策略,除此以外,还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验时间为两个月。在课题研究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三个样本班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知识的测试。三个样本班的学生在前测中测试成绩均处于极低水平,而且相互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初二年级学生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在生物课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后测中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间均出现了显著差异。实验班甲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统计分析结果为显著差异(|Z|=2.36l9>1.96,P<O.05),而实验班乙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统计分析结果为非常显著差异(|Z|=4.1O5>2.58,P<0.01)。这说明学生学习青春期性知识的心理受教学方法影响较大,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一定程度受教学方法的制约,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说明教师不同的传授方式,必然带来学生不同的接受方式和接受效果。可见,经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验,生物教学中实验班采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青春期性知识的知晓率,说明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通过生物课堂教学来进行是可行的。实验班甲与实验班乙在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前测中未出现显著差异。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唯一不同的是授课形式。实验班甲在整个实验中均采取男女生合班的授课形式。而实验班乙则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实验班甲与实验班乙的后测成绩统计分析结果没有显著差异(Z=1.688<1.96,P>O.O5),但实验班乙后测成绩的平均分高于实验班甲。说明不同的授课形式对学生掌握青春期性知识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由于笔者工作的二十八中学是一所位于西安市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两个实验班中,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占77.8%,而且65%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因而封建性传统观念对这些学生的影响较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有关“月经”、“遗精”等知识,实验班甲的有些女生就害羞地低下头,而一些男生脸上则露出神秘的笑容,如果此时教师没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可能实验设计就流于形式。相反,相同的内容在实验乙班讲授,由于男女生分班,教学进行的十分顺利,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所以,实验班乙后测成绩的平均分高于实验班甲。可是,实验班乙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这无形中增加了性知识的神秘感。实验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乙的学生对青春期性生理知识的知晓率低于实验班甲。说明男女生合班上课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青春期性生理知识的全面了解。总之,课题实验研究措施的介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验教学对学生很有帮助,能帮助他们解除对性知识的无知、神秘感、迷惑、困扰和不知所措,能增强他们自尊自爱意识。说明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成功的,实验措施的介入是必要且恰当的。由以上结果综合来看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初二年级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是适时且必要的。2.在生物课堂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学校将青春期性教育落在实处的有效途径之一。3.实验研究措施的介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青春期性知识的知晓率,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4.男女生合班上课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青春期性生理知识的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