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大学细胞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斑现象(Patching )。
【答案】指在进行膜流动性实验时,用荧光抗体标记膜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将观察到细胞表面均匀分布的荧光标记蛋白,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原来均匀分布的细胞表面标记荧光会重心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出现荧光斑块现象,即称成斑现象。这种现象亦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 分裂中期阻断法
【答案】分裂中期阻断法
仙素、秋水酰胺和
周期同步方法。
3. 内吞作用(endocytosis )。
【答案】内吞作用,又称入胞作用,是细胞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转运到胞内的方式。当被转运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靠近细胞膜并结合于细胞表面后,膜逐渐内陷将其包围,形成吞噬小泡进入细胞内。根据入胞物质的性质及大小,可将内吞作用分成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两种类型。而根据内吞物质是否4专一性,又可将内吞作用分为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和非特异性的内吞作用两种情况。
4. 重链结合蛋白
【答案】
子伴侣,属于
(1)
然后
同 是指应用可以抑制微管聚合的某些药物,如秋水等,从而有效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分裂中期的细胞 抗体的重链结合而得名。是一类分家族,在内质网中有两个作用。 是重链结合蛋白的简称,因为它能够同同进入内质网的未折叠蛋白质的疏水氨基酸结合,防止多肽链不正确地折叠和聚合。结合并通过的水解释放出结合的多肽。在多数情况下,释放出的多肽很快折叠,
再结合,但是,如
会马上同这种蛋白结合,使蛋白质处于未折叠或者同别的亚基共同组装成完整的蛋白质。正确折叠和装配的蛋白质不会同果蛋白质进行了不正确的折叠或错误的装配
,
的状态,从而防止了错误的折叠。
(2)是防止新合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变性或断裂。也就是说蛋白质在转运到内质网的过程中需要的帮助。
通过重组技术,将酵母中编码蛋白的基因突变成温度敏感型后,当
的转移也会丧失,推测由于的功能提高细胞培养温度时
,
丧失,导致蛋白质在
的功能就会停止,
蛋白质向中的聚集,抑制了新生肽向的转移。
5. 连接子
【答案】连接子是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每个连接子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环绕,中心形成一个直径为1.5nm 的亲水性通道。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
6. 磷脂转换蛋白
功能是与磷脂结合,并在膜之间转移磷脂。
7. 印迹术(blotting )。
RNA 或蛋白质转移到某种基膜【答案】印迹术是指通过电泳或毛细管作用将DNA 、(如DBM
滤纸、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的过程。由于此类过程类似于把墨渍吸到吸墨纸上而称为blotting , 可译为“印渍术”。根据转移成分的不同,印迹术分为DNA 印迹术
和蛋白质印迹术
则为伊斯特尔印迹术
8. 肌球蛋白
【答案】肌球蛋白
链,
具有
蛋白参与肌肉收缩活动。
是微丝的化学组成之一,有1杆部和2个头部,每个头部2条轻印迹术当用凝胶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再进行印迹时, 【答案】磷脂转换蛋白(phospholipidexchangeproteins ,PEP )是一种水溶性的载体蛋白,其酶活性。头部具有肌动蛋白结合点,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在粗肌丝中作为一种收缩
二、简答题
9. 从原核细胞进化到真核细胞,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答案】从原核细胞进化到真核细胞,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下:
(1)出现了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第一次将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离开来,与此同时,遗传物质也由环状裸露的DNA 变成线性的由蛋白质包裹的染色质;
(2)出现了内膜系统和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10.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有哪些途径?请举例说明。
【答案】(1)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由ATP 直接提供能量、间接提供能量、光能驱动的主动运输。
(2)举例:①由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有钠钾栗、钙泵和质子栗。钠钾泵是由A TP 直接供能,:
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实现物质的转运。
②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例如,协同运输就是一类由钠钾泵或氢离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 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离子电化学梯度则是通过钠钾泵或氢泵消耗ATP 来实现的。
③光能驱动的主动运输,例如,细菌的视紫红质就是吸收光能,诱导构象变化,运输氢质子
的。
11.在基因敲除试验中,需要进行外源基因的转移,请说明为什么要用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请你展望胚胎干细胞培养的应用前景。
【答案】胚胎干细胞(ES )来源于正常的二倍体胚胎细胞,具有完整的核型,形成嵌合体动物的效率高,且可在体外长期培养,只要条件适宜,细胞可只分裂而不分化地连续传代,且保持多能性。自20世纪80年代末发明基因敲除技术以来,ES 细胞已成为制作嵌合体、获取转基因动物的一种重要途径。
(1)选择ES 细胞作为受体的原因
①ES 细胞具有多能性,而且可以在体外培养和传代,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对其进行一定的操作,如外源基因的转化、克隆、增殖、冻存和显微操作等。实验证明,ES 细胞注射到囊胚腔中,可参与宿主胚胎的发育形成正常的胚胎,且形成嵌合体的效率高,并具有分化出各种组织的潜能,而且还能形成具有功能性的生殖细胞。
②ES 细胞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功能状态,如在滋养层细胞上,ES 细胞呈未分化状态;在没有滋养层条件下经过诱导,ES 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细胞,甚至胚状体。
(2)ES 细胞培养的应用前景
可用于细胞分化、组织发生以及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等方面的生物学研究。
①在遗传工程方面,除了可用于制作嵌合体动物、进行遗传学研究外,还可以用作转基因动物的载体。
②在基础理论研究中,可以用于演示细胞分化、组织发生、癌变机制、基因表达、基因敲除和基因定位整合等。
③近年来,ES 细胞用于某些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生物技术方面,ES 细胞都将成为重要的材料和工具。
12.请设计一种方法检测跨膜蛋白的哪一部分位于膜的外侧,哪一部分位于膜的内侧?
【答案】(1)用相对分子质量大而不能透过细胞质膜的胰蛋白酶处理胰蛋白酶完整的细胞:这种处理可以将跨膜蛋白的朝向外侧的肽水解,而位于脂双层和细胞质面的部分则不受影响。
(2)用非离子去垢剂或渗透休克提高膜的渗透性,让膜失去了对蛋白水解酶渗透的障碍作用,结果使膜蛋白的细胞质部分被蛋白酶水解。
处理的结果可以通过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同时设置对照细胞。
13.在活化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中存在一种称为“粒酶”(granzyme )的丝氨酸蛋白酶,它同样具有天冬氨酸特异性,能使具有毒性的细胞诱发其靶细胞凋亡,请详细谈一谈“粒酶”是如何使癌化的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的。
【答案】“粒酶”使癌化的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如下:
(1)在靶细胞外,粒酶B 切割胞外基质蛋白,使祀细胞与基质及周围细胞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