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史学概论(中国古代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绍兴和议
【答案】绍兴和议是指历史上的宋金绍兴和议,计有两次:①绍兴八年(1138)和议。七年,金废伪齐刘豫,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懒)遣宋使王伦南归,许宋议和。八年秦桧二次拜相,与金议和。主要条款有: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两匹;金以原由伪齐管辖的陕西、河南归宋,以改道后的黄河为界,金归还宋徽宗棺木及钦宗、高宗生母韦氏与宗室等,九年,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杀完颜昌,十年出兵夺取陕西河南,和议遂废,其第三项内容除原居东京的宗室得以南归外,其余均未执行。②绍兴十一年和议。宗弼因战事失利,渐有和意。高宗,秦桧决定放
,东沿淮河弃淮河以北土地,宋金乃再定和议,主要条款有:宋金间以西起大散关(今陕西宝鸡)
之线为界,中间的唐、邓、商州,四川及和尚原、方山原等地归金;宋向金称臣,并且要世世子子系谨守臣节;宋每年向金输贡银二十五万两、絹二十五万匹;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韦氏。次年,金使持誓书到临安,册高宗为宋帝,国界于是年划定。绍兴十二年为壬戌年,故又称“壬
戌之盟”。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南宋放弃了北方国土,标志着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2. 春秋三传
【答案】《春秋三传》是指《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
,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
,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谷梁传》《左传》
3. 元嘉之治
【答案】元嘉之治是指南朝宋文帝时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因年号为元嘉,故名。主要措施:①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 ②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 ③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元嘉之治”衰败于宋孝武帝时期。孝武帝对元嘉时期制度多所改革。他的改制除少数有积极作用外,大多祸国殃民,从而加速了刘宋王朝的灭亡。
4. 诸葛亮
【答案】诸葛亮(181~234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皿相。字孔明,为避东汉末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叔父死后,在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隐居十年,结交士人,观察天下大势,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赤壁之战
前夕,亲往江东联络孙吴,结成抗曹联盟,使曹操败退; 又帮助刘备经营荆州,占领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征吴失败后,死前在白帝城将复兴汉室的大业托付给他,从此担负起蜀国重担,重新与孙吴修好,平定南方叛乱,并屡次北伐曹魏,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234年
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被司马懿赞为“天下奇才”。
5. 《九章律》
【答案】《九章律》是指汉初萧何制定的法典。刘邦入关之初的约法三章,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仅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临时措施。高祖立汉,天下初定后,刘邦认为“三章之法,
,故萧何奉命改革秦政,制定《汉律》不足以御奸”。他除去秦律夷三族及连坐法,在此基础上,
又增加《兴律》、《户律》、《厩律》三章,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
6. 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7. 内务府
【答案】内务府是清朝特设的专管宫廷皇室事务的机构。长官称总管大臣,由满族王公大臣担任。内务府的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时代,清军入关后,逐渐由服务于地方性旗主的机构转变成服务于一国之主的庞大宫廷事务机构。康熙帝亲政之后,吸收了原宦官衙门分司理事的原则,将所使用的内监纳入内务府三旗的诸内管领的控制之下,达到了防范太监期权乱政的目的。
8. 兵家
【答案】兵家是指先秦研究军事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孙膑。孙武,春秋后期齐国
,通称《孙子兵法》,全书分13篇,系统地总结了战略、战术方面的问人,其著有《吴孙子兵法》
,共89篇,大约在东汉题,对后代影响至深。孙膑,战国中期人,孙子之后。其著有《齐孙子》
后期己亡佚,直到1972年,才在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被考古工作者发现。经整理,以《孙殡兵法》问世,分上下两编,各收文十五篇,共为三十篇,为当今研究孙膑兵法乃至先秦军事的宝贵资料。
二、简答题
9. 简述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答案】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1)继续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①推恩令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在王国范围再行分封为侯国。
②左官律
,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汉武帝推行“左官律”
央任职。
③“附益法”
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结党营私。
④打击地方豪强
,设刺史按“六条问事”迁徙豪强; 任用酷吏诛杀豪强; 分全国为十三部(州)。
⑤作用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地方豪强势力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中央政权加强了地方的控制。
(2)加强中央集权
,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①限制相权。设“中朝”(或称内朝)
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成为执行政务机关。
②颁行新的选用官吏制度。除按军功爵位选拔官吏和“任子”、“赀选”郎官之外,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征召制,并选用博士子弟。
③加强军队和法律建设。中央增设八校尉、期门军、羽林军、水军; 法律更为严密烦苛。 (3)新财经政策
①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销毁私铸钱币,把钱币大全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由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诛钱。
②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a. 盐铁专营
汉武帝采纳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把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政府,在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由国家垄断经营,从而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公元前81年,曾议罢盐铁官营事,记
,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 录成《盐铁论》
b. 均输平准政策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均输,即调剂运输; 平准即平稳物价。由大农令设均输官和平准官,由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其余由国家经营。
③算缗和告缗
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颁布了算缗、告缗令。算缗就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者揭发,叫做“告缗”。
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