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719体育学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结果的动机,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答案】D

2. 心理学家( )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的研究。

A. 艾利斯

B. 罗杰斯

C. 舒尔茨

D. 弗洛伊德

【答案】C

【解析】在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对瑜伽中的暗示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首先对暗示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3. 下列( )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 生物反馈训练

【答案】C

4. 射击项目是( )类型的动作技能。

A. 开放性技能

B. 连续性技能

C. 系列性技能

D. 不连续性技能

【答案】D

【解析】根据动作操作过程中的连贯程度可将动作分为不连续性、连续性和系列性技能。在

这个连续体的一端为不连续性技能,其主要特征是一个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非常明显,且通常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动作完成时带有一定的爆发性,其精确度可以通过计数或度量,如投掷铁饼、标枪、举重、射击等。

5. ( )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A. 运动兴趣

B. 运动爱好

C. 运动诱因

D. 运动需要

【答案】D

6. 近年来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 )。

A. 特质焦虑

B. 意志

C. 控制点

D. 特质焦虑和控制点

【答案】D

【解析】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主要包括特质焦虑、控制点、成就动机等,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焦虑和控制点。

7. 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 ),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A. 越多

B. 越少

C. 越不确定

D. 完全相同

【答案】B

8. 教练员作为运动团队的领导者,是团队中所充当的一个( )。

A. 分工

B. 角色

C. 职能

D. 作用

E. 价值

【答案】B

【解析】教练员作为运动团队的领导者,是团队中所充当的一个重要角色。教练员是组织调动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在体育比赛中争取优异成绩以及实现成功目标的决策者和实施者。

9. 归因理论是对( )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 行为

B. 自我效能

C. 动机

D. 成就感

【答案】C

【解析】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即人们总是力求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各种事件。

10.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交往的程度称之为( )。

A. 任务凝聚力

B. 团体一致性

C. 社交凝聚力

D. 团体任务一致性

【答案】C

【解析】心理学家将团体凝聚力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二、简答题

11.简要回答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是:

(1)最大摄氧量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最大摄氧量水平高低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能否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最大摄氧量是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达到最大摄氧量时,心肺的功能达到极限水平,因此,最大摄氧量的大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定心肺功能。

(3)最大摄氧量是选材的生理指标。

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从童年期到成年期的变化相对稳定,以11〜12岁和16〜17岁最为明显,因此可以由童年期的摄氧量推算成年期的摄氧量。所以最大摄氧量是理想的选材生理指标。

(4)最大摄氧量是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将最大摄氧量强度作为100%V02max强度,然后根据训练计划制定不同百分比最大摄氧量强度,可以使运动负荷更客观更实用,为运动训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