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杜仲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杜仲,绿原酸,HPLC

  摘要


摘  要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化学成分研究。杜仲又名思仙、思仲、木棉等,在我国南自五岭,北至长城的广阔地区普遍种植,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资源。杜仲主要含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多糖类、杜仲胶、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作为杜仲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菌消炎、抗病毒、降糖、降血脂、保肝利胆等多种功效。提高绿原酸生产效率,加深对其药理活性机制的认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第二部分用HPLC法测定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30%甲醇回流20min,提取杜仲叶中的绿原酸,然后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甲醇-0.02% 磷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绿原酸在9.68~242 μg/mL 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8。通过对15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中4~11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 %,6月份达到最高。
第三部分用HPLC法分析不同变异类型等杜仲皮中的绿原酸含量。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杜仲皮中的绿原酸,然后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冰醋酸-水(4:3:2:91),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的含量随树皮类型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其中光皮型含量最高,浅裂型次之,深裂型最低。
第四部分用HPLC法对用阴干、烘干、晒干等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和存放不同时间的杜仲种子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阴干和阴干存放的种子绿原酸含量较高。说明绿原酸对光的敏感性。
第五部分 结论 
在杜仲不同部位的次生代谢物中,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试剂。对同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杜仲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和分析表明,个体间差异显著;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之间也差异显著,各部位绿原酸含量高低的顺序为:叶>皮>种子。同时,采收时间、提取方式、处理方法及贮藏时间也会影响绿原酸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