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856数据结构(C语言版)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排序过程中,对尚未确定最终位置的所有元素进行一遍处理称为一趟排序。下列排序方法中,每一趟排序结束时都至少能够确定一个元素最终位置的方法是( )。
I. 简单选择排序II. 希尔排序III. 快速排序IV . 堆排V . 二路归并排序
A. 仅 I 、III 、IV
B. 仅 I 、II 、III
C. 仅 II 、III 、IV
D •仅III 、IV 、V
【答案】A 。
【解析】其中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属于选择类排序,每一趟排序结束时将确定最大(或最小)关键字所在的位置。快速排序每一趟排序结束时将确定基准关键字所在的位置。希尔排序、二路归并排序每一趟排序结束时不一定能确定一个元素的最终位置。
2.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
A. 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答案】B
【解析】算法复杂度通常分为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可以用时间复杂度衡量,即可以称为计算的复杂度。
3. 已知关键字序列5, 8, 12, 19,28,20,15,22是小根堆(最小堆),插入关键字3,调整后的小根堆是( )。
A.3, 5,12,8, 28,20, 15,22,19
B.3, 5, 12, 19, 20, 15, 22, 8, 28
C.3, 8, 12, 5, 20, 15, 22, 28, 19
D.3, 12, 5, 8, 28, 20, 15, 22, 19
【答案】A
【解析】在堆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后,将不再满足堆的性质。为了使其成为新堆,在输出堆顶元素后,需要调整剩余元素。具体过程如图(1)〜(5)所示,(1)为原堆,(2)为插入3后,(3)、(4)为调整过程,(5)为调整后的小根堆。
4. 下列关于IP 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I. 运行路由协议,设置路由表;II. 监测到拥塞时,合理丢弃IP 分组;III. 对收到的IP 分组头进行差错校验,确保传输的IP 分组不丢失;IV . 根据收到的IP 分组的目的IP 地址,将其转发到合适的输出线路上。
A. 仅III 、IV
B. 仅 I 、II 、III
C. 仅 I 、II 、IV
D.I 、II 、III 、IV
【答案】C 。
【解析】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路由和转发,因此I 和IV 是正确的,而针对II 和III ,可以从ICMP 协议的差错控制出发,注意检测到拥塞时,合理丢弃IP 分组,并回传ICMP 源抑制报文,II 是正确的,而III 对收到的IP 分组头进行差错校验,确保传输的IP 分组不丢失,差错校验是正确的,但网络层不保证IP 分组不丢失,也就是不可靠的,因此III 的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仅I 、II 、IV , 因此答案是C 。
5.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用户态发生的事件是( )。
A. 系统调用
B. 外部中断
C. 进程切换
D. 缺页
【答案】C 。
【解析】我们在学习操作系统中知道,任何一个进程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为了共享和保护,设
,在用户态运行用户的程序,在内核定了用户态和内核态(可以通过设置软、硬件标志位来实现)
运行系统的程序。所以,从选 项来看,系统调用可以在任何态发生,用户可以发起系统调用,系统也可以;外部中断是不可控的,也会在任何时刻发生,缺页的发生也是不可控的,可以发生在用户代码之间;而进程切换却不会在用户态发生。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情形,进程切换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进程切换前必定运行的是进程调度,只有进程调度选择了下一次被调度的进程,进程切换才可以进行。进程调度是scheduler , 进程切换是dispather , 这体现了现代操作系统策略与机制
,必定分离的设计思想。所以,进程切换必定不会在用户态发生(所谓发生指其起始的源头时刻)
是在内核态(进程调度)发生的。
6. 在有向图G 的拓扑序列中,若顶点V i 在顶点V j 之前,则下列情形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G 中有弧
C.G 中没有弧 【答案】D 【解析】若想实现图的一个拓扑排序,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为:若顶点A 在序列中排在顶点B 的前面,则在图中不存在从顶点B 到顶点A 的路径。又因为若G 中有一条从V j 到V i 的路径,则在拓扑序列中V i 不可能在V j 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