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1905普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2.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3.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4. 问题情境

【答案】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而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一般来讲,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二、简答题

5. 简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关系。

【答案】(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三个结构,它们在记忆保存时间、记忆编码和记忆容量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

①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人类记忆信总加工的第一个阶段,一般信息保存时间为0. 25~2秒钟,以物理特征编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较大。当信息受到注意,即得到识别,进入短时记忆,若没被注意则很快消失。

②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加工处理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中间阶段,它保持时间约5秒~2分钟。一般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其信息容量为

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言语复述则转入长时记忆,而对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

息则会随时间流逝衰退而被遗忘。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时间在1分钟以上,容量没有限度,信息来源多为短时记忆。信息是以意义方式编码,包括语义和表象编码,故又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贮存主要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所贮存的信急具有备用性特点,其信息不能提取和错误提取是由于受到干扰抑制所致。

(2)三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认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记忆系统。

6.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友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急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及其特点

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记忆可以分为:

①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 感觉记忆及其特点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为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存储时间大约为0. 25~2秒。观看电影时,图像是运动的,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

b. 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一2分钟。容量为7士2个单位。编码方式为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c. 长时记忆及其特点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②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a. 情景记忆及其特点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情景记忆受

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b. 语义记忆及其特点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③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a. 外显记忆及其特点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b. 内隐记忆及其特点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其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④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a. 程序性记忆及其特点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 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b. 陈述性记忆及其特点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7. 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三者之间灼区别。

【答案】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三者之间有以下区别:

(1)正强化是通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速度、概率、强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是在环境中取消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概率增强的过程。正惩罚是在一种行为发生后随即出现厌恶事件,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得以消除或抑制的过程。

(2)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消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3)正强化与正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 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正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4)负强化与正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到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消厌恶刺激,正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 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正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注:此题目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原题目为“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8. 青春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有:

(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