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纵贯研究

【答案】纵贯研究是指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型:

(1)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例如,每隔一年或半年就调查一次人们对政治改革的态度。

(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3)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纵贯研究的特点在于,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但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比较。

2.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答案】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使学生有效学习并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一个手段。督导的目的在于使被督导者能够学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角色,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价值与技巧内化,并学习按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提供有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3. 家庭治疗

【答案】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和心理治疗界认可,并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有关家庭治疗的定义,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谢秀芬的定义是: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个人困扰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困扰,因此,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此外,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又与家庭的生命价值观、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以及家庭气氛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家庭治疗者应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4. 家庭沟通

【答案】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沟通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它涉及对方、自我及两方讨论的话题。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

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5. 社会工作本土化

【答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产生于西方国家文化传统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进入非西方文化传统国家时所遇到的不适应,甚至是来自本土文化的抵抗和排斥。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过程中就必须经过本土化的过程,以使之切实能在本土社会发挥作用。

6. 家庭系统理论

【答案】家庭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系统构成要素可以从两种角度解释:

(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父母与子女)系统、手足(兄弟姐妹)系统。

(2)由个人组成,即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等。

7. 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案】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8.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二、简答题

9. 简述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

【答案】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包括:

(1)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

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主要包括:

①预估理论

预估理论又称诊断理论,它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主要起到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人、情境与问题等,以选择合适的目标、目的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套具体的实施原则。预估理论包含社会研究、问题分析、人格与情境的诊断,以及根据研究成果形成社会工作治疗计划或处理方法的程序。

②干预理论

干预理论是用来影响人格变迁、社会体系和生态体系的改良以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方法或模型。干预理论具体包含治疗原则、方案运作、变迁过程及效益评估等各个细目。通过干预而引起的变迁可分为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微观层次的变迁如个体行为的改变、家庭结构的变迁、群体生活的促进以及社区关系的改善等; 宏观层次的变迁如大型复杂组织的改变、社会改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一般而言,社会工作干预而达成的变迁更直接地表现于微观层次上。

③特纳在《社会工作治疗》一书中列出的社会工作理论;

④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型

托尼尔关于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概括,所涉及的主要是个案社会工作中所运用的一些理论、模型。实际上,群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工作中也都有各自的适用理论与模型,如群体下作中的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交互(互动)模式、折中模式、社区工作中的地区(社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区行动模式等。

(2)我对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范围)的认识

①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是有关助人过程、方法的理论模型或实务模型,其目标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完成诊断、计划、干预、评估的任务。它是社会工作者用来达到案主人格乃至社会体系变迁的模型或方法。本节首先介绍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范围,然后通过社会工作的整个过程,结合前面对社会工作理论及社会工作价值的讨论,对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型做出概括性的、总结性的说明。

②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对于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工作的不同实务领域,如老年、儿童、残疾人、医疗、家庭、企业、社会越轨者、贫民等,社会工作者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方法和技巧。这些自然也是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简述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答案】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的《社会工作实践:小组工作》归纳了科诺卡(Konop.ka , 1972)建议的用于指导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1)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性。社会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每个成员的独特差异以及他们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问题。对每个成员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合的介入方法,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