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住院医师临床病理科题库>儿科专业题库

问题:

[单选] 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最早出现的改变是()

A . Hb升高
B . RBC升高
C . 面色红润
D .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
E . 食欲好转

有关抗胆碱药,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抗胆碱药均能减少唾液分泌。 近年来术前应用抗胆碱药病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抗胆碱药能预防胃酸误吸危害的效应。 胃长宁引起心动过速等副作用比阿托品轻。 东莨菪碱更适用于心内直视手术的术前用药。 患者女,48岁,住院期间突然胸闷、头晕,急查心电图示连续的宽大畸形QRS波形,频率150次/分,节律稍不齐,P波看不到,偶见1个P波后跟随室性融合波出现,2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如药物治疗未能迅速见效,应立即选择() A.重复使用同一药物直至有效。 换用其他类药物直至有效。 密切观察等待自我转复窦性心律。 使用同步直流电复律纠正心律失常。 使用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纠正心律失常。 具有支撑气管重要意义的软骨是()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以上均无重要意义。 单独使用东莨菪碱作术前用药不适用于哪类病人() 急性胆囊炎。 脑血管功能不全。 重症肌无力。 原发性高血压。 剧烈疼痛。 下列有关牙内吸收的表述不对的是()。 牙冠可呈粉红色。 牙髓温度测验可正常。 叩诊疼痛明显。 X线片见髓腔内局限性不规则膨大透射影。 正常牙髓组织变为肉芽组织。 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最早出现的改变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贫血恢复过程中造血、外周血象和临床症状的关系判断。该题错选率不高,主要错选是A,其次是E。该题给予的答案均是铁剂治疗有效的指标,但该题关键要求的要点是"最早出现的改变"。而题目所给选项中A、B、D是实验指标,C、E是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要判断贫血改善最有效,最早的改变的指标必然是客观可定量指标,而不可能是非特异性症状,因此,C、E先可除外。判断贫血改善的三个实验指标是哪一个,应结合三者与造血的关系:D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它代表了骨髓造血的活跃,代表新生红细胞增加,是最早的改变,然后才有Hb和RBC的升高,贫血好转后才会面色红润和食欲好转,理解了这些过程,答案就不会选错了。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