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完全竞争市场如何推导短期供给曲线,垄断市场为何不存在供给曲线?

【答案】(1)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尚都无法控制市场价格,它们都是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下,根据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SMC)的均衡条件来确定惟一的能够带来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亏损)的产量。随着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水平需求曲线的位置上下移动(实际是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对应的惟一均衡产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就得到一系列由市场价格和相应的产量构成的点,将这些点连起来就构成了短期供给曲线的基础,实际上这些点就在短期边际成本线上。由于厂商短期生产必须在停止营业点即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进行,因此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部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就是短期供给曲线。由于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都是递增的,因此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的原因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 总是大于MR 的。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2.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答案】(l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所有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则竞争性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

(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隐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①竞争均衡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它与分配无关,利润最大化只保证效率,不保证公平; ②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有效均衡,只有在竞争均衡实际存在时才有效,因此排除了较大的规模收益递增的区域;

③假定任何一家厂商的选择并不影响它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就是不存在生产的外部效应和消费的外部效应。

3. 设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500-5P,成本函数为C=20Q。试问:

(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

(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

【答案】(1)该产品由垄断厂商生产时,市场的需求函数即为该厂商的需求函数。

于是,由Q=500-5P,可得P=100-0.2Q。故可得该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Q=200。

此时有:。

故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为200,价格为60,厂商能得到的利润为8000。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由已知得:MC=20,所以应满足:

100-0.2Q=20

解得:Q=400,此时有:P=20,π=0。

即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产量为400,价格为20,厂商能得到的利润为0。

(3)当P=60,Q=200时,消费者剩余为:

当Q=400,P=20时,消费者剩余为:

所以,社会净福利损失为:16000-4000-8000=4000。这里,16000-4000=12000是垄断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其中,8000转化为垄断者利润。因此,社会福利纯损失为4000。

4. 垄断是否也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答案】垄断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l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完全竞争企业是有效率的,而垄断企业则是无效率的。这里,“静态”的意思是指技术不变。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技术的变化,则完全竞争企业比垄断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一旦引入技术进步的因素,结果就可能大不相同。

(2)一方面,相对于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的技术进步可能要更快一些; 另一方面,垄断企业的更快的技术进步可能在抵消掉其静态的低效率后还有余,从而使得它的综合的(同时包括静态效率和技术进步在内的)效率超过完全竞争企业。

垄断企业的技术进步可能要比完全竞争企业更快。这可以从创新的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来说明。就创新的成本而言,许多创新(特别是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这种巨额的资金通常很难由那些规模较小的、利润也很少的完全竞争企业来提供。而大企业利用对市场的垄断力量,获得大量的超额垄断利润,这些超额垄断利润为创新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就创新的收益而言,尽管创新的成功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这些收益却不一定能够完全被进行创新的企业所得到。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任何企业都无法控制市场,也无法防止别的企业

对其创新成果的模仿和利用。因此,即使一个完全竞争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创新,创新的好处也会很快地被众多的模仿者所瓜分,进行创新的企业本身仍然可能得不偿失。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创新的资金方面来看,还是从创新的动机方面来看,垄断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能性都要比完全竞争企业大得多,从而,前者基于创新的技术进步也要比后者快得多。

5. 请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利率的改变与储蓄量的关系。

【答案】利率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途径影响储蓄。

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利率变动通过影响消费的成本来影响储蓄。例如,利率上升意味着居民消费的成本上升,消费成本的上升导致居民减少既定收入中的消费,换句话说,增加既定收入中的储蓄。

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利率变动首先影响既定储蓄的实际价值,通过影响储蓄的实际价值再影响既定收入中的消费比率,最后通过影响消费比率来影响储蓄。例如,利率上升首先导致既定储蓄的实际价值上升,储蓄的实际价值上升再导致居民增加既定收入中的消费比率,消费比率的上升最后导致储蓄的减少。

可见,当利率上升时,收入效应使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而替代效应使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最终储蓄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当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用和储蓄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即达到了均衡,消费者既不想增加储蓄,也不想减少储蓄。

按照分析,储蓄量原则上可能会受到利率的影响。但是,证据多半表明,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很小。

6. 考虑某完全垄断厂商,令其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P(Q )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 d ,当厂商欲将销量Q 做微小变化dQ 时,

(1)证明:其销售收入TR 的变化满足。

(2)分别解释(1)力程中等号右侧两项表达式的经济学含义。

【答案】(1)根据反需求函数P=P(Q ),则总收益TR (Q )=P(Q )·Q 。 边际收益

等式两边同时乘于dQ 得:dTR=P×dQ+Q×dP 。

又因为

(2)方程式

,故可推导出:。 中,P ×dQ 表示产量效应,表示价格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