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709中西方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列女仁智图》

【答案】《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之作,现存为南宋人摹本。该画是依据汉代刘向的《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而作,描绘了历史上有智谋、有远见的妇女形象,如卫灵公夫人。此图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形式古朴,构图布局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2. 景泰蓝

【答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独特工艺品。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其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称为国宝“京”粹。

3. 洛神赋图

【答案】《洛神赋图》是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它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此图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义,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4. 《画品》

【答案】《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5. “马一角,夏半边”

【答案】“马一角、夏半边”指的是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马远在构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意

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两人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150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6. 三大石窟

【答案】三大石窟是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洞窟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耀主持开凿5所,称为“昙耀五窟”。“昙耀五窟”主体造像高大,体现君权、神权的统一,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业造像的特色。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7. “二王”

【答案】“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有《兰亭序》、《官奴帖》、((姨母帖》等。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代表作有《鸭头丸帖》、《洛神赋》等。

8. 徐悲鸿

【答案】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代表作品有《奔马》、《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士》等。

二、简答题

9. 秦汉雕塑的代表作以及特征是什么?

【答案】(1)秦汉雕塑的代表作: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也是秦汉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2)特征:

①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②内容上,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干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期时代成就的标志。

③艺术特点上,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④总体布局上,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10.简要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中国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汉代墓室壁画经历的阶段

汉代墓室壁画大体划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五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代表作

①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和1983年发现于广州象岗的南越王墓为代表,两处壁画都鲜明地体现出升仙的主题。

②西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上千秋墓、烧沟61号墓和浅井头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

③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金谷园墓、山西平陆及陕西千阳墓为代表,流行日月星象与四神图像。

④东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邝山、金谷园,山东梁山后银山及辽宁金县营城子墓为代表,壁画题材以日月天象、四神、祝祷升天为主,出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新内容。

⑤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河北望都一号墓、途家庄壁画墓、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是标榜墓主人生前地位的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荆柯、伍子青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

11.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

【答案】(1)“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指绘画时要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人物的“神”

(2)含义:

①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