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任何人,即使是最坏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席勒
B. 狄德罗
C. 普希金
D. 巴尔扎克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席勒的《强盗》,它揭示了上帝的意志代表了“我们心中的纯粹理性的原则”,即人的意志中的崇高的神性。“我们意识到除非我们的意志与我们心中的纯粹理性的原则协调一致”意味着仅仅当人类意识到应该向上帝的意志靠拢,即向人的崇高的神性靠拢时,上帝才起到了提升人类道德境界的作用。这段话阐明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即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典型。
2. “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诗人甚至在描写异邦的世界时也可能有民族性。”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别林斯基
B. 果戈里
C. 马克思
D. 歌德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文学战斗的传统》,它的大意是: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其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二、名词解释
3. 崇高
【答案】崇高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矛盾冲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现的自由,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4. 艺术传播
【答案】艺术传播是指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之得到扩展。艺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 审美性
【答案】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6.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等。
7. 浙派
【答案】浙派是明代前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之一,其开山鼻祖是丁敬,主要成员包括戴进、吴伟、蓝瑛、张路、蒋篙、汪肇等人。丁敬(1695~1765年),字敬身,清代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浙派创始人。爱好金石碑版,曾搜访石刻,著成《武林金石录》,另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人集》。吴伟(1459~1508),学戴进而更为豪放,后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浙派画家在继承的同时,更注意个人笔墨技法与画风的变化,他们的笔墨粗简放纵、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所绘物象,结构严谨,描绘准确。明代中期以后,浙派画家因一味追求恣肆、狂放,流于草率,逐渐失去画坛主流地位。
8. 罗伯特·温图利Robert Venturi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家,他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著有《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9年,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的设计原则,罗伯特·温图利在论文中提出了“少则烦”的设计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提出挑战,并阐明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提高; 另一方面,他公开提出“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他认为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的是商业力量和市场力量,是代表了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带设计师的心声的呐喊。
9.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
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和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等内容。
10.异质同构
【答案】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该学说综合运用了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整体论,综合了心理实验与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其学说忽视了社会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的影响,有其局限性。
三、简答题
11.简要说明艺术风格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答案】艺术风格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其具备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源于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享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都会很自然地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其中,艺术家的个性气质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成为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卜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
(2)源于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 也正因为这样,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3)源于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社会层次、文化层次的差异,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这就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从而刺激和推动着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
12.《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
(1)概括的说
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具体的说
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