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数学应用;数学模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数学语言

  摘要


摘要:当今世界,对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已是明显的事实,应用数学的能力与意识是能适应现代生活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大量文献及笔者的教学经历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能力较差。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众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理论为指导,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我国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较差的原因,对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说明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数学教育中对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个综述,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定为其数学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对数学应用意识作了概念界定,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个体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自觉能动性。
第三部分指出了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表现。是基于对数学的广泛性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每遇到一个现实问题就产生用数学方法解决之,体现运用数学的观念,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它不仅包括用数学的结论,用数学的方法,用数学的思想,还包括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观念,用数学的精神。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较差的原因,首先是教材的因素,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潮流,习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题。其次是教师与体制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下,为了取得高考上的高分,教师压缩教学时间,简化教学过程,重视题海战术,着重解题技巧,把解应用题当作培养应用意识及能力的主要形式。
    第五部分探讨了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策略,首先提出了培养的三个层次:知识与背景相联系;解应用题注重数学模型;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化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再从提高教师的数学修养;举办数学应用讲座;加强数学语言培养;打好基础;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课题的研究表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应予以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改变评价体制做导向,选编优质的教材,采用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数学建模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