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哪些形式?

【答案】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合作医疗制度

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现正在走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统筹医疗制度

中国为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恶性发展,提高农民防治大病的能力,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农民防治大病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创建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①工商社会统筹医疗,凡户口在本村、乡的务农、务工、个体工商户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共同参加。

②乡镇企业职工统筹医疗,资金在全村或乡镇各企业统筹,由村或乡(镇)管理,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

③农民工统筹医疗,全乡(镇)务农和务工的农村居民共同参加,按不同标准筹资和补偿,以工补农。

(3)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是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偿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人接受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医疗保险包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其中前者是作为基本保障,后者是作为一种补充。有农民医疗保险、农民住院保险、疾病医疗统筹住院保险等类别》

(4)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

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面推广于20世纪90年代。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单项健康保险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推动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补偿和管理制度。

(5)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妇幼(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是中国农村妇幼保健服务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双重性质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抓好产时保健,提高农

村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2. 如何看待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答案】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1)传统社会中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在传统社会里,农村文化为主流的文化中,城市文化的一些特征不突出或者被农村文化的一些特征掩盖着。农村文化是一片又一片覆盖着,彼此连接,在地域上构成强大的文化“板块”。城市文化作为点状分布,在农村文化的包围下,相对孤立地存在,还不具备突破这种包围,使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地域上出现扩大化的趋向。

在近代以前,农村文化比城市文化更具有文化吸引力和创造力,中国士绅阶层的文化故乡并不是城市,而是农村,城市只是他们人生中到过的“驿站”。

(2)现代社会中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在近代中国发生的人口移动,使城市人口达到空前规模,形成近代城市文化,而农村人口的流失导致以农村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空洞化。

3. 如何理解农民的“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

【答案】“理性”是指人类选择与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其中包括目的的选择和确认,调整达到目的的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价值体系等。

(1)经济理性

施坚雅认为“基层市场”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农民在集市点的选择以及集市的安排等方面都有着充分的理性思考。而且,由于农民已介入到市场体系之中,他们的行为也就必然受市场规律的引导,必须为获利而思考和选择。

(2)生存理性

农民的“生存理性”是指生产活动不受利润原则制约,劳力和资源配置也不是从最大经济效益原则出发,而受制于伦理、道德与习俗等传统力量。生存理性主要表现在“前资本主义的农民秩序”中。

4.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意义?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1)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1931)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的意义: ①技业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农业生产是工业化的基础;

③中国的全人口以农村人口占主体的地位;

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

(2)言心哲在《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中开宗明义,从衣食、人口、经济、社会、政治、教育、历史、工业、都市等九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意义。

(3)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需要

农村社会学家李守经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学》,是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材。从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任务角度说明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认为农村社会学对建设现代化农村,制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实现城乡协调和融合发展都十分必要。

5. 怎样做好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答案】(1)开发、利用

“开发”是指人文资源的连续不断的“创作”。人文资源有的时候是有形的,有的时候是无形的。若是前者,就需要加以修缮和保护,不排除作适当的和局部的“创作”。若是后者,就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作”。如何“创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在这个人文资源的“创作”过程中,从表面上看是“复古”,实际就是“创新”,并且,这种“创作”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创作”。

(2)保护

农村人文资源相对来说要比普通资源更为珍贵,更为稀少,如果使用不当,遭到毁坏的可能性极高。农村人文资源作为一种客体存在,即使没有被破坏,也有可能自然消亡。妥善地保护农村人文资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人文资源。

6. 如何理解农村文化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

【答案】(1)“大传统”

“大传统”是指在一个社会里由上层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通常是由思想家的深刻反思所产生的精英文化。

(2)“小传统”

“小传统”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或俗民代表的生活文化。民间文化属于“小传统”并不是经过文人的“雕琢”而成的文化,因而带有质朴和粗犷的性质。

(3)大小传统的关系

①在中国农村社会,大小传统的分野一直存在。大传统的上层士绅文化着重于形式的表达,习惯于优雅的言辞,趋向于哲理的思维,并且关照于社会秩序伦理关系上面;而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则不善于形式的表达与哲理思维,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所需为范畴而出发,因此是现实而功利,直接而质朴的。

②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关系也并非判然两分,而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士绅阶层往往乐于居于乡村,使得大传统与小传统、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存在许多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形成中国社会的农村文化影响甚大。

7. 什么是农民负担?它包括哪些负担项目?

【答案】(1)农民负担的概念

农民负担是指农民以现金、实物、活劳动等形式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