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共党史804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远征军

【答案】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滇緬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为保卫緬甸,中英两国于1941年结成军事同盟。1942年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緬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5月上旬,中国远征军因战局失利而开始撤退,撤退途中伤亡甚重,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西时仅剩4万人。从1942年3月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中国远征军转战1500余公里,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等胜利。后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新民丛报》

【答案】《新民丛报》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报刊。1902年由梁启超于日本横滨创办。1907年停办。该报创办早期,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对广大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影响很大。1905~1907年,主要与革命派的刊物《民报》进行激烈论战。

3. 廷寄

【答案】廷寄是清代公文传送制度之一。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逐渐形成。朝廷给各省高级官员的谕旨,交由内阁传抄者,称为明发;凡属机要文书,不便由内阁明发者,则由军机大臣专办,盖军机处印密封,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字样,用四百里或六百里文书递送各省,称为廷寄。清末,廷寄改由电报拍发,故称电寄。

4. 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兴办近代企业,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和近代工业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以前,以官办为主,兴办了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军事工业,并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70年代起,

为维持军事企业,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企业,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开办了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1885年后,洋务派控制海军衙门,建立北洋海军,并创办了一些工矿企业。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5. 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

【答案】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会议由凯丰主持。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6. 中东路事件

【答案】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7月中苏之间因中东铁路归属权问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起因是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苏军与东北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苏军胜,12月,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7. 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8. 共进会

【答案】共进会是1907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革命团体。主要领导者有焦达峰、孙武等。共进会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主张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开展革命运动。1911年的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于10月10日晚发动了武昌起义。

9. 江北大营

【答案】江北大营是指清政府在长江北岸扬州建立的军营。1853年4月太平军攻克扬州,钦差大匪琦善等即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围攻扬州,太平军撤离扬州。1854年9月托明阿继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1856年春,太平天国派秦日纲进援镇江,大破清军. 击溃江北大营,克复扬州、浦口。托明阿被革职,德兴阿继任钦差大臣,攻陷扬州、浦口等地,重建大营。1858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浦口,再度摧垮江北大营,克复江浦、扬州。1859年,清政府撤销江北大营,

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和春节制。

10.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答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2年8月起,中俄双方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开始勘分西部边界的谈判。由于俄方态度蛮横,并以并以武力相威胁,致使谈判长期中断。中俄双方于1864年10月在原地重新谈判,并于7日签订了勘界议定书,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按照中俄《北京条约》里规定的边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据此,沙俄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

11.东北易帜

【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2.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根据条约换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的换文规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二、论述题

13.简述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及实践。

【答案】(1)抗战中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对未来中国的前途进行了探索。毛泽东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的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2)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正式提出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也是中共一贯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寻求民主政治的主张的具体化。

(3)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了双十节讲演,提出了成立联合政府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这一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

(4)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又进一步全面阐述了联合政府的思想。《论联合政府》对中国未来的政权模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中共联合政府思想在中共七大时期最终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