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府院之争

【答案】府院之争是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操纵在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手里。黎元洪不甘心做傀儡,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以日本为靠山的段祺瑞抗衡,双方的斗争因1917年春的“参战”问题而公开化。段褀瑞主张对德宣战,参加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借款,扩大皖系势力。黎元洪依靠英、美等国,通过国会极力反对。段祺瑞召集督军到京开会,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免除段棋瑞国务总理职务。段褀瑞离京赴津,通电各省武装倒黎。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故称为“府院之争”,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英、美与日本之间在中国的争夺。

2. 黄埔军校

【答案】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建的军事学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珠江中的黄埔岛上而得名。1924年6月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由苏联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及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 黄海海战

【答案】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也称大东沟之役。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兵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4. 宁汉合流

【答案】1927年9月,武汉国民党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合组,由于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与蒋介石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5. 海国图志

【答案】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所编写的一部地理著作。《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的著作,给封闭了近百年的国人带来全新的近代世界观念。在书中魏源不仅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还包括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之上,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对洋务派、维新派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产生了影响。

6.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列席会议64人。会议着重听取和讨论了毛泽东所作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党的政策,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特别提醒全党要戒骄戒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及糖衣炮弹,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禁止对党的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惟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 《伊犁条约》

【答案】《伊犁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前往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于1879年10月2日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清政府拒绝批准该约,改派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前往俄国改订条约。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于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根据这一条约,中国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取消了崇厚所订条约中割让特克斯河流域和松花江航船到伯都纳等条款,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南以北两岸的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被划归俄国。

8. 商会组织

【答案】商会组织是清末在旧式商业、手工业行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辛亥革命前,商会在中国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势力,北京政府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其组织遍布全国各地。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并建立了常设机构,1914年3月,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商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政府期间,该组织召开了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进行商务活动,而且参加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活动。

9. 双十协定

【答案】双十协定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期间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会谈纪要。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纪要中,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和避免内战、合作建国的主张;承认了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并承诺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得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为老百姓所了解,从而推动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是,国民党拒绝承认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的合法性,企图在“统一军令”、“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根本取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以致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双十协定》公布后不久,蒋介石便公开撕毁,向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进攻。

10.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潔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论述题

11.洋务派创建民用企业的原因是什么?民用企业有何特点和作用?

【答案】(1)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兴办民用企业的原因主要有:

①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费困难。官办军事工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由于军事工业耗资巨大,清政府财政枯竭,无法筹措足够的款项来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洋务派在实践中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即必须发展民用工业以积累资金,建立必要的经济基础,借以辅助军工企业的发展。而民用企业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赢利多,可及时补充军事工业所需经费。

②遇到原料、材料供应不上和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开办厂矿既可解决原料、材料的困难,又可堵塞漏厄。兴办铁路可以便利于调兵运械,同时,新式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办新式交通运输业。

③抵制洋商倾销洋货和进行经济掠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就包括抵制外轮掠夺和加强国防两种意图,而他创办上海织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抵制洋布进口,与外商争利的目的。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进行“自强”活动、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经营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