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834世界经济学综合之世界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多项选择题

1. 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

A. 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 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 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 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答案】ABCD

【解析】战后逐渐形成和深化的多边国际协调机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②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③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④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当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还处于逐渐形成中,不仅存在着不全面、不广泛、不完善、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还存在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利益不对称、权利不平等、规则不公正等问题,存在着协调机制受不同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干扰的问题,建立和形成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还任重而道远。

2. 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 )。

A. 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

B. 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

C. 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D. 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

【答案】ABC

【解析】中国整个渐进改革的过程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中国的渐进改革采取了从体制外的创新到体制内的改革、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性改革、从低成本改革到高成本改革的推进方法;②在整个渐进改革的进程中,由于新旧体制并存,所以,中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实行“双轨体制”;③在渐进改革中,中国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3. 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

A. 独资经营

B. 国有经营

C. 合资经营

D. 合作经营

E. 合作开发

【答案】ACDE

【解析】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4. 经济增长速度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的发展中国家是( )。

A. 石油生产国

B.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C.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D.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答案】C

【解析】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经济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工业化程度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石油生产国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但毕竟国内石油资源有限,并且国内制造业发展缓慢,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

5. 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具有( )的特点。

A. 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制度

B. 企业与国家是行政隶属关系

C. 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

D. 国家只充当“裁判员”角色

【答案】ABC

【解析】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点是:①严格的指令性的计划制度;②企业与国家是行政隶属关系;③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

6.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

A. 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B. 通过购买和私营化而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中较为普遍的国际投资形式,这对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间接的推动作用

C. 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D. 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提高了东道国的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也扩大了东道国产品的销售市场

E. 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答案】ABDE

【解析】就东道国而言,引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也有许多益处,如:①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对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设施,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扩大了生产和就业;②通过购买和私营化而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中较为普遍

的国际投资形式,这对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间接的推动作用;③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提高了东道国的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也扩大了东道国产品的销售市场;④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还会对东道国技术进步产生间接影响。

7. 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的主要内容有( )。

A. 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B.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C. 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D. 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

E. 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答案】BCDE

【解析】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体现在:①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②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③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④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A 项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是属于生产力实体要素变革的内容,而不属于生产力非实体要素强化的内容。

8. 新贸易保护的方式有( )。

A. 以保护公平交易为由,滥用WTO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或者激励企业实行反倾销的方式,达到限制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

B. 通过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限制进口转向扩大出口

C. 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纳入WTO 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以扩大出口

D. 通过确立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达到全面禁止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

【答案】BCD

【解析】在传统贸易保护框架下,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关税和数量限制等限制进口,建立国内产业保护的防线。受WTO 降低关税和取消数量限制等的限制,新贸易保护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①通过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限制进口转向扩大出口;②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将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纳入WTO 框架,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以扩大出口;③通过确立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达到全面禁止对方国家出口的目的。

9. 到20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

A. 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 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