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 .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 .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 .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 .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 史书记载“天下之盛,扬为首”下列选项与该城市繁荣无关的是() A.交通便利。 B.手工业中心。 C.商业发达。 D.军事重镇。 抗战时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的出现直接反映了() A.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 B.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C.正面战场未能阻止日军的速战速决。 D.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 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