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大学文学院655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北宋中叶,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以文为诗”,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____”。

【答案】诗文革新运动

【解析】北宋欧阳修小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犷“以文为诗”的现象。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2.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这两句中提到的这位诗人是南齐的____,“澄江净如练”出自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句诗的上一句是____。

【答案】谢脁; 余霞散成绮

【解析】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明媚秀丽的景物与诗人思乡的情思自然融合,显得深婉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中就赞叹道:“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希。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足见其感人之深。

3.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余”表示赞赏。

【答案】杨亿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占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占,他所取法的是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的“雄文博学,笔力有徐”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 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

【答案】八千里路云和月

【解析】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尘与土: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概数。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5.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

【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6. 中唐时期传奇的代表作品有《____》。

【答案】李娃传。

【解析】中唐时期,传奇小说极盛,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李娃传》、《柳毅传》等。《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荣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7. 被称为“南戏之祖”的元代作品是《_____》

【答案】琵琶记。

【解析】《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南戏之祖”。

8. 被称为“词中的老杜”的宋代词人是____。

【答案】周邦彦

【解析】王国维先生曾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清真先生,即周邦彦。在词的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是其主要的成就和贡献,周邦彦作词,精心结撰追求词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练字和音律等方面。

9. 清代前期,诗坛权威人物王士祯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_____”。

【答案】神韵说

【解析】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镇诗歌理论的核心。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王士镇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的诗歌理论。他强调“兴会神到”,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清和远。

10.所谓____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答案】边塞诗

【解析】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源远流长,但其繁荣却在唐代,以盛唐为最。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诗人。

二、简答题

1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晋代诗歌风格。

【答案】晋代诗歌主要是指以太康诗风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和在东晋大盛的玄言诗,其诗歌风格主要有:

(1)繁缛华丽的西晋诗风

以太康诗风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代表人物有陆机、潘岳等。由于时代原因,他们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也不会有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努力表现在拟古和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褥的诗风。而追求华丽的辞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这一时期出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除去作死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显示内容,成就较大外,大多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内容贫乏,追求辞藻的华美,注重形式上的技巧。

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陆机的《拟古诗》,可以为华丽藻饰的代表。

②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陆机的拟作《猛虎行》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而以繁复取胜。且情、理结合自然,描写景物细致而生动,是陆诗中的上乘之作。

③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例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诗》二首除首尾之外,几乎都是偶句,其骈偶化的程度不但为汉诗所未见,而且也大大超过了曹植、王粲的涛作。陆机、潘岳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陆机、潘岳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

(2)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东晋诗风

在东晋的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的玄言诗,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玄言诗兴盛的原因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即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诗人心态有关,它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在艺术上缺乏形象,钟嵘的《诗品》称之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东晋诗风“淡乎寡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用诗的形式阐扬玄理,没有生动形象的诗味

“玄言诗”曾统治晋代诗坛一百余年,它的本质特征是“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直接用玄学的词语写诗。用诗的形式阐扬玄理,把诗写得如同玄学学术论文。如孙绰的《答许询》诗:“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散以玄风,涤以清川。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匈怀,神栖浩然。”诗中所宣扬的尽是道家不竞之求、全身保性、超然物外的玄理。几乎没有生动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