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海大学商学院870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技能
【答案】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它分为三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①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财务管理人员的会毛! 一核算技能、市场营销人员的产品营销技能、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技能等。②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得与上下左右及组织外部的有关方面产生交往,建立一种复杂的协调关系。③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例如:管理者对组织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等。
2. 参谋职权
【答案】参谋职权是一种有限度的、不完整的职权。从性质上说,参谋职权是一种顾问性的或服务性的职权,拥有参谋职权的管理者可以向直线管理者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但其本身并不包括指挥权和决策权。参谋职权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性的职权。一个组织机构在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直线职权己不足以应付所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时,就需要设置参谋职权。
(1)参谋的形式有个人参谋和专业参谋两种。个人参谋是直线人员的参谋和助手,为直线人员提供咨询,协助直线人员执行职责,最典型的例子是管理者的个人助理; 专业参谋常常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或部门,它往往聚合了一些专家,为各级直线主管提供专业性建议与服务。
(2)参谋和直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作为一个主管人员,他既可以是直线人员,也可以是参谋人员,这取决于他所起的作用及行使的职权。当他处在自己所领导的部门中,他行使直线职权,是直线人员; 而当他同上级打交道或同其他部门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参谋人员。例如医院院长在医院内是直线人员,但在卫生局进行计划或决策而征询他的意见时,他便成为参谋人员了。
二、简答题
3.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方法的运用。
(3)由十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不能全部了解备选方案,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4. 简述目标的基本特性。
【答案】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指个人或组织根据自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点:
(1)目标的多样化
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所确定的目标往往是多个而非单一的,即使是组织的主要目标,一般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主要目标外,还要有次要的目标。另外,在目标体系中的每个层次,也会有多个具体目标。
(2)目标的层次性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的社会经济目标到特定个人目标,分层次、分等级组成。组织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层,即企业组织满足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目标; 第二层次为组织层,即企业组织和专业系统自身发展的日标和策略; 第三层次为个人层,组织最低层即成员个人的目标。
(3)目标的网络化
一个组织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各种彼此联系的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来实现的。如果各种日标互不连接、互不支持,则执行的结果必然会给整个组织或企业带来不利,甚至是严重的负面影响。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这个目标实现后,紧跟着再去实现下一个目标。有效的计划方案,其具体目标共同形成一个左右关联、上下衔接、互相呼应着的一个有机网络。
5. 何谓心理契约,请分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答案】(1)心理契约的含义
心理契约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小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如果将员工的任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将雇主提供的报酬分为短期和长期,可以将心理契约分为四种类型:①交易型,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报酬;
②过渡型,没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报酬;
③平衡型,任务非常详细明确,而且雇主提供长期报酬;
④关系型,任务不明确,但雇主提供长期报酬。
(2)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①减少不安全感。因为正式的书面合同中不可能包括雇佣关系的所有方面,而心理契约正是填补
了雇佣关系中的这个空白。
②塑造员工行为。员工会将自己对组织的责任与组织对员工的责任进行比较,并根据重要结论调整自己的行为。雇佣双方虽然不公开讨论心理契约,但心理契约却是员工行为与态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③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对十在组织内遇到的事情是有影响的。
(3)心理契约在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心理契约使组织变革波澜不惊。基于心理契约的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打造和谐的员工关系,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员工关系进行管理:
①新员工的心理契约引导。在招聘环节,员工的心理契约就开始形成,新员工通常将在面试中讨论过的待遇、承诺和责任作为自己对组织期望的基础。所以在对新员工招聘和面试的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公开职业信息,跟应聘者进行坦诚交流,并尽量避免做出不能实现的承诺,以免使新员工进入组织后面试时的承诺并不能兑现,对组织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心理契约的破裂。当新员工进入组织之后,企业应该进行入职培训,通过讲座、录像资料、拓展训练、与老员工的积极对话和沟通等,让新员工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文化、管理制度等深入清晰地了解,领会组织对员工所蕴含的期望和许诺,对心理契约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
②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就是沟通,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沟通能够帮助组织和员工更加了解对方的期望和义务,根据双方期望的变化对心理契约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当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或情绪不高时,及时沟通以发现问题所在,使员工重新建立对组织的信在,弥合心理契约的裂痕。
③结合员工的需求进行激励。企业在引导和构建员工的心理契约时,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在激励措施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让员工在心理契约中对组织的潜在期望得到满足,促使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首先,企业应当创造一种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与员工积极沟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满足员工情感归属需要的必要条件。其次,给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并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辅导,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最后,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企业对自己做出的承诺能够兑现。
6. 何为决策的满意原则? 决策者为何要遵循满意原则?
【答案】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1)决策的满意原则由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提出,是指在选择和组织活动方案时,通常根据满意的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决策者遵循满意原则主要基于现实的原因。
①对于一个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a. 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b. 真实了解全部信息和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 c. 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②但在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地说:a. 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都会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 b. 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