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中医药大学西医基础(含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之细胞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liposome 。

【答案】liposome 的中文译名是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中可以裹入不同的药物或酶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 通讯连接

【答案】通讯连接是指以细胞之间建立的连接通道为基础的细胞连接方式,这种通道既使细胞之间彼此结合,又介导细胞之间的通讯联系,即依靠某些亲水分子或离子在通道间的流动沟通信息。例如,广泛存在于人体及动物各种组织间的间隙连接、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等都属于通讯连接。

3. 内生抱子(芽孢,spore )。

【答案】内生孢子是指当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营养缺乏时,细胞内的重要物质,特别是DNA ,集聚在细胞的一端,形成一种含水量较丰富、外被厚壁、具有很强的折光性、不易染色的致密体,保证细菌能在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存活,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4. 古细菌

【答案】古细菌是指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其形态结构、遗传装置及其基本生命活动方式虽与原核细胞相似,但16SrRNA 序列同源性和其他一些基本分子生物学特点又与真核接近。

5. 核被膜

【答案】核被膜 是位于间期细胞核的最外层,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

不位膜构成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核被膜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保护

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进行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6. 整合膜蛋白

【答案】整合膜蛋白又称膜内在蛋白,是指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的一种蛋白。它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7. 类病毒(viroid )。

【答案】类病毒是指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 构成的类似病毒的简单生命体。

8. 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

【答案】

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

体开始去凝集,

核膜重建。

结合而抑制

用于

可被 主要介导两类蛋白降解:后期抑制因子和有丝分裂周期蛋激活。但是,在有丝分裂前期,

和蛋白位与

释放出来作白。前者维持姐妹染色单体粘连,抑制后期启动;后者的降解意味着有丝分裂即将结束,即染色于染色体的动粒上,在染色体结合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前将不能从动粒上释放,

由于

的活性。所以只有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微管结合后,才有活性,才启动细胞向后期转换。

二、简答题

9.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技术有哪些?

【答案】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技术有:

(1)显微成像技术

①显微成像技术包括直接成像和间接成像,是细胞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光学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

②光学显微技术中包括普通双筒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光学显微技术是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重要工具。

③电子显微镜技术中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数码显微镜等。电子显微镜技术是研究亚显微结构的主要工具。

(2)细胞化学技术

细胞化学技术包括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其中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细胞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3)细胞工程技术

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的交叉领域,主要利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学的技术手段,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性。包括体外大量培养和繁殖细胞,或获得细胞产品、或利用细胞体本身。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融合、细胞生物反应器、染色体转移、细胞器移植、基因转移、细胞及组织培养。

(4)分离技术

分离技术包括细胞组分的分离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为揭示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空间定位、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0.溶酶体酶在高尔基复合体中被准确分拣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答案】溶酶体酶在高尔基复合体中被准确分拣的分子机制如下:

(1)溶酶体酶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并经过糖基化修饰以后,被转移至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酶分子上具有信号斑,高尔基复合体顺面膜囊中的磷酸转移酶识别信号斑,对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进行磷酸化修饰形成M6P 。

(2)在高尔基复合体的反面膜囊和管网膜上存在有

出芽的方式被包装成包被膜泡,直接转运到溶酶体中。 的受体,对M6P 具有高度特异性,靠M6P 受体与M6P 的特异性结合即可将溶酶体酶从其他蛋白质中分拣出来,进行浓缩,最后以

(3)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M6P 的受体便与M6P 分离,又重新返回到高尔基复合体反面,再去参与其他溶酶体酶的分拣及溶酶体的形成。

11.什么是核型? 核型分析有什么用途?

【答案】核型是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列、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核型分析可用于细胞染色体畸变鉴定,物种分类鉴定以及进化关系的分析等。

12.为什么抑癌基因是隐性基因,而癌基因表现为显性基因作用?

【答案】如果抑癌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该突变基因的产物就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肿瘤的形成是由于完全缺乏了功能正常的肿瘤抑制蛋白,由于另一个未突变的抑癌基因的等位基因的产物能够充当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角色,细胞不会癌变,因此抑癌基因的突变表现为隐性。对于癌基因来说,不正常的蛋白质产物足以致癌,因为这种基因产物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生长分裂,

,细胞也而不是进行负调控。即使存在功能正常的原癌基因产物(由另一未突变的等位基因编码)

会出现恶变,因此癌基因的作用是显性的。

13.如何用荧光显微镜研究细胞骨架? 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用荧光显微镜研究细胞骨架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理。

(1)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亚基能够同小分子的荧光染料共价结合,使细胞骨架带上荧光标记,发出荧光。

(2)可以制备细胞骨架的荧光抗体,然后用荧光抗体进行细胞骨架的研究。借助于这两方面原理,可用荧光显微镜研究细胞骨架的动力学。例如,用小分子的荧光染料标记细胞骨架的蛋白亚基,就可以追踪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包括组装、去组装、物质运输等。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活细胞时就可以观察。

可用荧光抗体研究以很低浓度存在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位置,因为标记的荧光抗体同特异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亲和性,只要有相应的蛋白质存在,就一定会有反应。这种反应是特异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就可确定。荧光抗体既可以直接注射活细胞进行反应,也可以加到固定的细胞或组织切片中进行反应和分析。用这种方法可对微管、肌动蛋白纤维、中间纤维进行定位。

14.尽管无法实验证实,但是人们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细胞中,其遗传资料是RNA 而不是DNA 。这是为什么?进化后期细胞的遗传材料又变成了双链DNA , 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1)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细胞遗传资料是RNA 而不是DNA 的原因

RNA 能形成特定的二级结构,可以有催化活性,而且其核糖比DNA 中的脱氧核糖更容易得到,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有自身复制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极可能是RNA 而不是DNA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