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作为一种一般方法广泛应用丁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其主要作用如下: (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如果说自然科学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曾导致19世纪地质渐变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地质学和生物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那么在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关于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研究中,通过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异同,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今天发展的特质。中国教育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外教育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本国的教育传统特点及东西方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本质联系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将个别事物属性纳入广阔的背景,能激发思维,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并深化认识。通过比较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鉴定事物的差别和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多种属性,更好地队识本国、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特点。

(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索。我们要使决策科学、合理,就要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将这一问题与其它相同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决策有的放矢,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因此,从宏观的国家教育决策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无不渗透着比较研究,也无不需要比较研究。

综合以上对于比较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把比较研究方法孤立化、绝对化,而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在搜集文献情报与资料过程中,不仅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定性鉴别,而且有助于揭示一些较专深的不易明察的资料信息;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实践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判断,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践检验。没有比较,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2. 简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抽象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

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理论研究的抽象概括性具体表现在:

(1)理论研究是以已获取的各种客观的现实材料、已有的思想理论材料作为研究起点的; (2)理论研究是对感性认识或已有观念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再将形成的理性认识进行必要的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是以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对教育问题进行概括研究;

(3)作为研究结果的表述,也总是力求达到符号化和形式化,使之成为严密的理论体系。众所周知,科学越发展就越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相对性和间接性,正是理论研究所具有的概括性,使教育理论家们能站在当代科学发展水平上把握教育基本问题的新的形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思辨性研究,虽然可达到普遍性认识,抽象思维,虽然能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受研究者认识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用主观的分析代替客观现实的真实性的情况。因此要看到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注意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并借助形象思维。作为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并经过一定实践检验的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同样是获得对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客观认识。

3. 简要说明在教育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文献检索。

【答案】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查和利用,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教育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一国或一地教育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宂方向 文献资料提供科研选题的依据。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与这一特定研究领域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

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占有资料,从而避免做前人已解决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正是教育文献的以上重要作用决定了在教育研究中必须进行检索。

二、论述题

4. 试述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

【答案】(1)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总体分析,历史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步:

①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这里应指出的是,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无条件地使用历史研究法,所以要权衡必要与可能。

②史料的搜集与鉴别。要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地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史料,并用各种方式对所搜集的史料鉴别真伪。通过史料再现与反映教育问题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为下一步提供确凿可信的历史事实。

③对史料的分析研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史料进行分析探讨,以深入考察教育演进的内在成因和机理,弄清不同时期教育具体发展的“所以然”和“为什么”,从而发现和揭示教育演变的规律。

(2)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

教育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法和历史学总体结构相类似,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市体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史学总体结构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史料、历史文献为基础层次,历史过程、本质规律为完成层次,史学理论与方法则为历史哲学的层次。同样,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法也基本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适应的方法要求。

下面对历史研究法的每个层次做进一步分析。

①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历史研究法系统中的第一个层次,是史料的搜集、分析与鉴别,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层次。史料,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经过的记述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实物或遗迹。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蛮物史料和口传史料。为了给研究提供可靠根据,就要注意搜集和鉴别史料方法的科学性。

首先,要通过泛观博览认真发掘史料。中国教育历史悠久,由于社会动乱频繁,随历史变迁,一些文献毁坏遗失,一些被淹没于书海之中,特别是古代教育思想往往和哲学、政治、文化思想融为一体,需要我们广泛查阅,细心钻研。

其次,要学会使用辑佚、校勘、训诂等方法。辑佚,是将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的梗概;校勘,是对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的不同卷次之间存在的文字差误进行对照并判定是非;训诂,是通过广证博考精确了解古籍原意。

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历史的观点。史料搜集不仅要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而且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用历史发展观点对待史料,不随意涂改史料,不把后人的思想观点强加于前人留下的史料中。要注意搜集不同观点及有争论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