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自发性、滞后性和不稳定性。市场失灵的表现有: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负效应问题、
2. 政府采购
【答案】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无论是长期维护一个较为庞大的政府也好,还是短期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也好,政府采购已成为一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或用来进行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之一。
3. 贸易条件
【答案】
贸易条件
际市场价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为了衡量贸易条件的变化,世界银行建立了贸易条件指数,用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来衡量。如果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上升得比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要快,贸易条件指数就上升,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恶化。
4. 政治经济学
【答案】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5. 闭关自守
【答案】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6. 放大效应
【答案】
放大效应是指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他们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劳动)收益(工资)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从而使得实际工资上升。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则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这种效应,并把这一结果称为放大效应。
7. 局部均衡分析
【答案】局部均衡分析是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的一种均衡分析。
8. 消费者剩余
【答案】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二、思考题
9. 针对WTO 的六大功能分别举出一到两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WT0有六大功能:负责监督促进乌拉圭谈判结果和WTO 各项协议的落实;继续承担和推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协调裁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监督检查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通过与其他国际机构(尤其是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在更大程度上协调全球经济政策;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计划,在贸易政策事务上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下面举例以进行具体说明:
(1)负责监督促进乌拉圭谈判结果和WT0各项协议的落实总理事会下设:
①货物贸易理事会,负责《1994年关贸总协定》及其它货物贸易协议有关事宜;
②服务贸易理事会,监督执行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分部门协议有关事宜;
③知识产权理事会,监督执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2)继续承担和推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
1997年2月15日,世贸组织就全球电信自由化达成协议,68个国家在协议上签了字。 (3)协调裁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
1996年10月4日,世贸组织宣布一项裁决,裁定日本的烈酒税法对进口的外国烈酒构成了歧视,违反了多边贸易的有关规则,要求日本修改这一税法。
1999年1月12日,世贸组织解决争端机构在日内瓦举行特别会议,同意成立专家小组审议欧盟新的香蕉进口政策,并将在90天内做出栽决,以解决美欧间的贸易摩擦。
(4)监督检查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
1997年2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任命了赫尔姆斯一伯顿法仲裁小组的三名成员,要求该小组在6个月内就美国这一针对古巴的贸易制裁法律是否违反多边贸易规则提出意见。
(5)通过与其他国际机构(尤其是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在更大程度上协调全球经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分别于1996年12月和1997年4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签署了合作协议,以增强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保证国际经济政策作为一个整体和谐地发挥作用。
(6)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计划,在贸易政策事务上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截至目前,世贸组织已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1600多名干部。
10.研究显示,发达国家中消费者为每一个被保护的就业机会付出的代价都不小,为什么政府仍要保护这些行业?
【答案】(1)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思想,一国政府通过对行业的保护,而带动产出和就业的增加。为了能够达成宏观经济的总体目标,政府可能会不惜代价的去保护一些关键行业。
(2)有时候一些国家政府会用保护某些行业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而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本国经济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令可花很大代价也要去保护。
(3)因为某行业的发展处于劣势,并且很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公平,从而影响到社会环境的稳定,为了维护稳定,政府会坚决进行保护。
(4)在某些情形下,对一些具体行业的保护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安全等,即使花再大代价,政府也愿意这么做。
(5)还有可能是受保护的行业拥有实力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或者说是重要的选票来源。所以如果从就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考虑,尽管代价不菲,政府还是会对这些行业进行保护,以满足其政治上的利益最大化。
11.假设A 、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 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 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 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答案】(1)由于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 国(80/100>100/160), 所以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3>1), 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当所有要素被充分利用时,A 国所有劳动可用来生产衣服160/3单位,此时需要耗费资本160/3小于A 国拥有的资本含量100; 因此,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衣服。
同理,A 国最多能生产50单位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或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0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家即A 国出口,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