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614教育技术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先行组织者

【答案】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2. 教育技术

【答案】广义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等及相应的软件; 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狭义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3. 元认知策略

【答案】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4. 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支持。

5. 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

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6. 抛锚式学习

【答案】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7. 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8. 信息推送技术

【答案】所谓“推送((Push )”,就是用户在初次使用时设定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此后定制信息将通过Web 自动传输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提出请求。此过程相对以往通过“拉取(Pull )”方式来获取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我们能够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优质实用的教育信息。

二、简答题

9.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案】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与如下3个主要方面密切相关:

(1)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0年代末,由十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视觉教学便发展为视听教学。

①视听教学初期,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资料和专家的理论指导而发展缓慢,但在二战这特定的历史时期,视听教学却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得到大力的发展。视听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探索视听媒体的特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各种视听理论相继出现,在诸多关于视听教学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它融合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和当时流行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学的主要理论根据。

②“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是: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一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

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绎验方式之不足。

③戴尔也曾把教学活动中的“经验”称做学习途径。因此,“经验之塔”学说不但延续了霍本关于视觉教学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尽论述了具体学习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前,个别化教学一直是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而实现。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出现以后,急需大批技术劳力,因而提出扩大教育规模的需要,这种面对面的个别化教学就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取代。当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人本主义受到普遍的重视,尊重个性、改革集体授课制的呼声渐起,于是开发适合学习者个别需要和特点的教学系统被提上日程。

著名的早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教学目的明确; 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生能自定学习进度,但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转入下一步的学习; 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由于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类个别化教学形式日趋消失。毋庸置疑,这种早期的个别化教学实验为教育技术的个别化教学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来源于设计和改进教学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这种经验主义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夸美纽斯,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应用归纳的方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为系统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而后,由斯金纳等人所描述的关于程序教学的编制过程是利用经验主义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是形成教学系统方法的一个促成因素。

在此基础上,60年代初期,加涅、格拉泽、布里格斯等将系统论思想与上述任务分析、行为目标和标准参照测试等理论、概念及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了早期的“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型。从60年代中期开始,在视听传播领域中开始出现输入、过程、输出、反馈等系统论的概念,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逐渐成为视听传播领域的理论。

与此同时,布朗等人在《视听教学:媒体和方法》教科书中提出了系统化教学模型,该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教学设计活动都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调整教学过程。这一模型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应用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是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直接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0.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的内容,及其在教学媒体选择上的意义。

【答案】(1)主要内容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