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725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与邻近的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关系。

【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与教育相交产生的交叉学科,它与邻近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关系分别如下:

(1)教育心理学同邻近心理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从他们的对象及其方法论角度,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之间的关系。因为普通心理学的对象是各种领域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及一般规律,是属于普遍或一般范畴的一门心理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局限于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是属于特殊范围的一门心理学科。但是根据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仅仅把教育心理学认为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原则的应用,在方法论上是不符合实际的。

②教育心理学同儿童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关系,主张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的观点,都是把教育等同于发展的结果,前者着眼点于教育的作用,后者着眼于发展的实质或原因方面。把教育与发展等同起来的观点,无论从教育的作用方一面或儿童的发展实质或原因力面,都是一种偏于简单化的观点。教育心理学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仅存在着部分的交义,而并不是重合的。

(2)教育心理学同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是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根据教育系统的内在结构,由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局限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因此,教育心理学既不能也不应该替代其他教育学科。此外,教育系统中的其他两方面的构成因素,即教育者的传授活动与作为传递对象的社会经验本身的选择、组织及实施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均受制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②教育心理学对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学本性,从而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揭示各种学习的规律,为如何有效地实施教育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考察学生学习的理论及技术,帮助教育工作者确切了解教育工作结果,以便总结经验与改进工作; 为有关教育学科的建设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的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这些教育学科的发展。

2. 迁移的种类

【答案】(1)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①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③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壹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①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①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②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①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②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十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③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3. 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培训某种操作技能。

【答案】操作技能是通过操作定向、模仿、整合与熟练这四个阶段的学习而形成的,有效的教学培训措施可以加速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并促进其保持和迁移。具体培训过程以游泳技能的培训为例。

(1)准确得示范与讲解

在教游泳技能之前,首先训练者给学习者讲解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动作的认识水平,讲解时,要注意言语的简介、概括与形象化。讲解完的同时可以做示范,这样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稳定的定向映像的形成。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必要的。同时,练习的方式也直接影响操作技能的学习。因为游泳是一种连贯性的动作,操作任务比较复杂,适合采用集中练习和整体练习。因为操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心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身体的过程,

当身体与心理同时参与学习时,学习效果更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培训者给予学习者的反馈内容要精确,反馈的频率要适当,而反馈的方式要视具体情形。游泳教练在教学生游泳时,首先应该学习者进行充分练习之后,再给予详细的外部反馈信息。而且不要每次都给予反馈,最好几次练习之后再给予某种结核性的、简要的反馈信息。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学习者可以应用多种动觉训练方法,如游泳时,借助救生圈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动觉。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感知觉的训练进行,因为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一项活动,可以结合训练平衡感和水感来进行训练。

4. 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答案】我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1)原型定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以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④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执行。

教学之注意以下几点:

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不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5. 论述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在观念之间的联结,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这种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为“试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