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4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俄通讯社
【答案】中俄通讯社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1920年7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 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领导的机构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华俄社的名义发稿,到1925年停止工作。
2. 左叶事件
【答案】左叶事件是1957年新闻界积极“鸣放’夕、帮助共产党整风的时候,发生的轰动新闻界的事件。当时,左叶是农业部部长助理,4月17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陪同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左叶在场维持秩序时与记者发生争吵,出言不逊,引起各报记者的反感。第二天,((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均以“记者专电”的形式报道了这件事。5月11日,新华社又发了通稿,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并由此引起了全国新闻界关于新闻工作者的地位和反官僚主义的大讨论。以“左叶事件”为契机,新闻界自身的“鸣放”和整风运动逐渐升温。反右派斗争开始后,曾就“左叶事件”发表批评意见的报纸和个人纷纷公开作了检讨。
3. 意见领袖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two-stepflowofcommunication 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4.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即人人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以语言、文字或出版物、艺术或自己
第 1 页,共 9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