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公报》
【答案】《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该报1902年6月创办于天津,时政性日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宗旨是“开风气,墉民智,艳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2年至1916年,由英敛之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自1916年至1926年,由王那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1926年至1949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莺合作创办的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自1949年至今,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2. 《遐迩贯珍》
【答案】《遐迩贯珍》是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报刊,也是中国境内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8月1日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1856年5月停刊,前后共出33期。《遐迩贯珍》在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所占篇幅最多的是反映当前时事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此外,该刊还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1855年,《遐迩贯珍》增出附刊《布告篇》,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举措。该刊还有中英对照日录。
3. 《六合丛谈》
【答案】《六合丛谈》是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57年1月26日创刊,由英国伦敦会在上海设立的墨海书馆主办,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内容包括宗教、科学知识、商业行情和新闻报道。与同期其他传教士办的宗教性报刊一样,该刊己不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而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由于主要撰稿人传教士想通过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来提高自己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而该刊还刊有大量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出版一年多后停刊。
4. 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随着传播技术(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报业、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使得媒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同时,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的功能逐步强大。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