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答案】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园林布局

①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形成多样主题景观。

②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问流通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 ③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④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从曲折中求得意境深远的效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⑤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亭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

⑥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

⑦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扩大空间与景域。

(2)水面处理

①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多采用桥、廊、岛。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②小池则宜用浅岸。池岸可曲可直,宜于曲直相济。桥宜架于池一侧或一隅,使水面划分有主有从。桥的高度更应与池面相称,曲桥低栏是最适合的办法。

(3)叠山置石

①可看、可游、可居。假山的高度和体量都和观赏距离有关。假山上须设山径供盘旋游览。其中山洞、石室可设石桌、石凳供休息、对弈,是为“可居”。

②塑造氏壑。要用有限的基地和石料,塑造出一个峰峦起伏、洞壑开合、虚实相抱、意境丰富的整体需要有山水空间的构想与组合能力,也需要对假山结构的成熟思考。

③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要参考真山的地质构造,用小料拼成较大的体块,形成石壁、峰峦、洞穴等景象。参考国画的毅法对叠石也是很有帮助的。

④用石得当。用石必先选石,好石料用于看面,丑石料用于背面或下面。总而言之,造假山必须像真山,否则就是失败。

(4)建筑营造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建筑物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而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通常是在建筑物内; 同时,建筑又与山、池、花木共同构成园景。所以,建筑物既可作为观察对象,又可作为风景观赏点。

(5)花木种植私家园林一般种植花木以单株为主。园林中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得苍古深郁。

2.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全胜时期在隋唐时期。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全盛时期的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皇家气派”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的一种整体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唐代已涌现一批文人造园家,把儒、道、佛禅的哲理融会于他们的造园思想之中,从而形成文人的园林观。文人园林不仅是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有的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含蕴,也在一部分私家园林创作中注入新鲜血液。这此,使得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同时也使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了长足发展。

(4)公共园林己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公共园林、城市绿化配合宫廷、邸宅、寺观的园林,完全可以设想长安城内的那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了。“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之外,更注意十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文献记载中屡屡提及有足够品种的观赏树木和花卉以供选择; 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合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这从敦煌壁画和传世的唐画中也能略窥其一斑。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己有相互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虽然第四个特点—意境的含蕴—尚处在朦胧的状态,但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鹜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闲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全盛局面继续发展到宋代,在两宋的特定历史条件和人文背景下,终于瓜熟蒂落,开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3. 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答案】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

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邹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

(1)布局

①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十方圆三白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②由祠堂、宅院、花园三部分构成,南北方向展开,花园位在其中。

(2)风格特点

①西半部以正方形水池为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有两座建筑对称分布; 东半部以正八角形水池为中心,水池中心有正八角形水榭,亦有南北中轴线,东、西水池有一条横轴线穿过,水体风格受西方园林影响较大;

②园林花团锦簇,四季如春;

③园林雕饰丰富精美;

④建筑体量偏大,与环境不甚协调;

⑤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4. 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 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三大地方园林指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1)主要风格特点:

①江南园林:空间富于变化,移步换景,小见大; 叠山石料太湖石、黄石为主; 园林植物落叶为主,配合常绿花木; 园林建筑取江南民间乡土风格,如水墨画; 家具、字画精美。

②北方园林:建筑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 较重视礼仪典章,多使用中轴线; 叠山多当地的大青石、北太湖石为主,且技法厚重; 水体较小,有时出现旱园; 植物落叶为主,花木品种较少,有时呈现萧索寒林景观。

③岭南园林:规划上以宅院为主,庭院与庭院的组合变化; 用英石包镶假山,所谓“塑石”,出现姿态嶙峋的景观; 沿海一带用石蛋、珊瑚礁掇山; 水体较大,平面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园中多有纵横轴线,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影响; 建筑通透开敞,体量偏大,或建筑密度稍大,深邃而不开朗; 观赏植物品种丰富多样,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景象常新。

(2)形成因素:自然方面:各地气候、物产,环境等构园因素的差异。人文方面:各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城市工商业的兴起,资本萌芽的发展。造园技术方面:文人、士流、富商大贾及造园工匠相互学习,身份的转化,造园技艺的广泛普及等。

5. 著名园林史家周维权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请列举之。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与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各个类型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风景式园林一般以山水地貌作为构景要素,配以树木植被作装点而成。但中国古典园林不是简单地利用和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概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