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隧道穿越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关键词:穿越;地铁车站;数值模型;相互作用

  摘要


本文以南水北调输水隧洞下穿地铁5号线五棵松地铁站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ABAQU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不同埋深条件下,输水隧洞穿越车站前后的车站-土体三维模型以及车站-隧道衬砌-土体三维模型。通过静力计算和时程分析的结果,研究了五棵松地铁站和南水北调双输水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

(1)由于隧道的下穿,车站下方土体发生沉降,导致车站发生应力重分布和沉降变形。在较远处下穿时,车站会有微小的上浮,当下穿到距离车站大约10m左右时,车站底板开始出现明显的沉降,且沉降幅度比较大,完全下穿后,最大沉降达到7.83mm,隧道下穿过车站之后,随着隧道的继续开挖,车站的沉降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

(2)隧道开挖过程中,会造成车站中柱出现较大的应力变化,最大应力值达到15.13MPa,超过了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对地铁车站中柱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以车站纵向中轴为对称,在左右各25m的范围内,隧道的下穿对车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此阶段,应加强各测点的监测和施工进度的控制,防止车站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

(4)隧道距离车站越近,隧道在车站附近下穿时,造成车站底板的沉降量越大;然而,距离越近隧道本身对车站的反沉降作用也越明显。因此,在实际确定埋深时,应考虑两者综合作用的效果来确定。

 (5)动力作用下,埋深的改变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不大,但隧道的存在使结构的自振频率有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为28.57%。同时,计算开挖后模型的质量增加了0.0013%,所以由刚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车站的整体刚度大约提高了28.57%,从而说明了隧道的存在提高了车站抗震性能。

本文以南水北调输水隧洞下穿地铁5号线五棵松地铁站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ABAQU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不同埋深条件下,输水隧洞穿越车站前后的车站-土体三维模型以及车站-隧道衬砌-土体三维模型。通过静力计算和时程分析的结果,研究了五棵松地铁站和南水北调双输水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

(1)由于隧道的下穿,车站下方土体发生沉降,导致车站发生应力重分布和沉降变形。在较远处下穿时,车站会有微小的上浮,当下穿到距离车站大约10m左右时,车站底板开始出现明显的沉降,且沉降幅度比较大,完全下穿后,最大沉降达到7.83mm,隧道下穿过车站之后,随着隧道的继续开挖,车站的沉降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

(2)隧道开挖过程中,会造成车站中柱出现较大的应力变化,最大应力值达到15.13MPa,超过了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对地铁车站中柱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以车站纵向中轴为对称,在左右各25m的范围内,隧道的下穿对车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此阶段,应加强各测点的监测和施工进度的控制,防止车站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

(4)隧道距离车站越近,隧道在车站附近下穿时,造成车站底板的沉降量越大;然而,距离越近隧道本身对车站的反沉降作用也越明显。因此,在实际确定埋深时,应考虑两者综合作用的效果来确定。

 (5)动力作用下,埋深的改变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不大,但隧道的存在使结构的自振频率有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为28.57%。同时,计算开挖后模型的质量增加了0.0013%,所以由刚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车站的整体刚度大约提高了28.57%,从而说明了隧道的存在提高了车站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