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综合题

1. 什么是前趋图? 为什么要引入前趋图?

【答案】(1)前趋图的定义

,用前趋图(Precedence Graph)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

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图中的每个结点可用于描述一个程序段或进程,乃至一条语句;结点间的有向边则用于表示两个结点之间存在的偏序(Partial Order , 亦称偏序关系)或前趋关系(Precedence Relation)。

(2)引入前趋图的原因

引入前趋图可以形象的表示进程之间的前后关系和顺序,可以更好地描述程序的顺序和并发执行情况。

2. 为什么在实时系统中,要求系统(尤其是CPU )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答案】在实时系统中,通常都有着多个实时任务。若处理机的处理能力不够强,则有可能因处理机忙不过来而使某些实时任务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从而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解决的方法是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其途径有二:其一仍是采用单处理机系统,但须增强其处理能力,以显著地减少对每一个任务的处理时间;其二是采用多处理机系统,使其并行从而减少对对个实时任务的总处理时间。

3. 何谓事务? 如何保证事务的原子性?

【答案】(1)事务的定义

事务是用于访问和修改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单位。事务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系列相关读和写操作。被访问的数据可以分散地存放在同一文件的不同记录中,也可放在多个文件中。只有对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同一数据所进行的读和写(含修改)操作全部完成时,才能再以托付操作来终止事务。

(2)保证事务原子性的方法

要保证事务的原子性必须要求:一个事务在对一批数据执行修改操作时,要么全部完成,并用修改后的数据代替原来数据,要么一个也不改,保持原来数据的一致性。

4. 什么是移动代码?为什么说在应用程序中包含了移动代码就可能不安全?

【答案】如果一个程序在运行时,能在不同机器之间来回迁移,那么该程序就被称为移动代码。

如果在一个用户程序中包含了移动代码,当为该用户程序建立进程后,该移动代码将占用该

进程的内存空间,并作为合法用户的一部分运行,拥有用户的访问权限。这样显然不能保证系统安全。因为别有用心的人完全可以借助于移动代码的帮助进入到其它系统,以合法用户的身份进行窃取和破坏。

5. 对文件区管理的目标和对对换空间管理的目标有何不同?

【答案】(1)对文件区管理的主要目标

文件区占用磁盘空间的大部分,用于存放各类文件。由于通常的文件都是较长时间地驻留在外存上,对它访问的频率是较低的,故对文件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文件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然后才是提高对文件的访问速度。因此,对文件区空间的管理采取离散分配方式。

(2)对对换空间管理的主要目标

对换空间只占用磁盘空间的小部分,用于存放从内存换出的进程。由于这些进程在对换区中驻留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对换操作的频率却较高,故对对换空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进程换入和换出的速度,然后才是提高文件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为此,对对换区空间的管理采取连续分配方式,较少考虑外存中的碎片问题。

6. 系统安全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案】实现“安全环境”的主要目标有三: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可用性。

(1)数据机密性(data secrecy)

数据机密性是指将机密的数据置于保密状态,仅允许被授权用户访问系统中的信息,以避免数据暴露。

(2)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完整性是指对数据或资源的可信赖程度,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信息内容)和来源的完整性(数

,通常用于表述防止不当或未经授权的修改。 据来源)

(3)系统可用性(system 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能保证计算机中的资源供授权用户随时访问,系统不会拒绝服务。

7. 试说明请求分页系统中的地址变换过程。

【答案】(1)在进行地址变换时,首先检索快表,试图从中找出所要访问的页。若找到,便修改页表项中的访问位,供置换算法选换出页面时参考。对于写指令,还须将修改位置成“1”,表示该页在调入内存后已被修改。然后利用页表项中给出的物理块号和页内地址形成物理地址。地址变换过程到此结束。

(2)如果在快表中未找到该页的页表项,则应到内存中去查找页表,再从找到的页表项中的状态位P 来了解该页是否已调入内存。若该页已调入内存,这时应将该页的页表项写入快表。当快表已满时,则应先调出按某种算法所确定的页的页表项,然后再写入该页的页表项;若该页尚未调入内存,这时应产生缺页中断,请求0S 从外存把该页调入内存。

8. 基于物理标志的认证技术又可细分为哪几种?

【答案】基于物理标志的认证技术主要有基于磁卡的认证技术和基于IC 卡的认证技术2种。

(1)基于磁卡的认证技术:磁卡是基于磁性原理来记录数据的,如果在磁条上记录了用户名、用户密码、账号和金额,这就是金融卡或银行卡。而如果在磁条上记录的是有关用户的信息,则该卡便可作为识别用户身份的物理标志;

(2)基于IC 卡的认证技术:IC 卡即集成电路卡的英文缩写。在外观上IC 卡与磁卡并无明显差异,但在IC 卡中可装入CPU 和存储器芯片,使该卡具有一定的智能。IC 卡中的CPU 用于对内部数据的访问和与外部数据进行交换,还可利用较复杂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这使IC 卡比磁卡具有更强的防伪性和保密性。

9. 什么是保护域?进程与保护域之间存在着的动态联系是什么?

【答案】(1)保护域的定义

为了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保护而引入了保护域的概念,保护域简称为“域”。“域”是进程对一组对象访问权的集合,进程只能在指定域内执行操作,这样“域”也就规定了进程所能访问的对象和能执行的操作。

(2)进程和保护域之间的动态联系

在进程和域之间,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进程联系着多个域,在此情况下,可将进程的运行分为若干个阶段,其每个阶段联系着一个域,这样便可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来规定在进程运行的每个阶段中所能访问的对象。这种一对多的联系关系成为动态联系方式,在采用这种方式的系统中,应增设保护域切换功能,以使进程能在不同的运行阶段,从一个保护域切换到另一个保护域。

10.联机命令接口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1)键盘终端处理程序

在微机或终端上所配置的键盘终端处理程序应具有下述几方面的功能:①接收用户从终端上

打入的字符;②字符缓冲,用于暂存所接收的字符;③回送显示;④屏幕编辑;⑤特殊字符处理。

(2)MS-DOS 解释程序

为了方便与用户交互,通常把命令解释程序放在用户层,以用户态方式运行。

(3)Shell 解释程序

,是用户及应用程在UNIX 或Linux 系统中,Shell 是作为操作系统的最外层(也称为外壳)

序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它是命令语言、命令解释程序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