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835经济学原理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答案】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各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 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 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③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 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2. 通货膨胀

【答案】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 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该时间段内是持续的; 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显著的。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 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了价格水平(价格指数)这一概念,就可以将通货膨胀更为精确地描述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3. 相对收入

【答案】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杜森贝利提出的,消费者的消费并不是完全由收入决定,它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的影响,所以是相对决定的。其要点包括:①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在一固定比率上,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

稳定的。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函数; ②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③根据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群消费水准的影响。因而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提高而整体向上移动。

4. 平衡预算

【答案】预算盈余BS=政府的收入一政府的支出。平衡预算有以下两层含义:

(1)BS=0,即政府的收入完全等于政府的支出,政府完全实现了收支相等。

(2)△BS=0,即政府收支的变动量等于0。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普遍采取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都收支平衡。年度平衡预算后来演变成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与赤字相抵。

5. 绿色GDP

【答案】绿色GDP 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 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大体上,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绿色GDP 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 占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GDP 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成为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标。

以GDP 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等。正因为GDP 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 的争论中,国际组织引入绿色GDP 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 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

6. 跨期预算约束(intertemporalbudgetconstraint )

【答案】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它是费雪模型中的一个概念。跨期预算约束表示为:

收入有关。

7.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

,这说明两个时期的消费和两个时期的

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其中,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

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8.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答案】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用来描述经济中的价格水平。这一篮子商品通常包括食品、衣服、住房、燃油、交通运输、学费及其他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为:

9. 净出口

【答案】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在用支出法核算GDP 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小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 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

10.平衡预算乘数

【答案】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g=△t 时,

e 。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预算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二、简答题

11.简述失业的三种类型。

【答案】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