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确诊慢性肝病1O年,反复鼻出血及皮肤淤斑半年。体检面色灰暗,可见蜘蛛痣,皮肤瘀点,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5cm,腹腔积液征阴性。PT为18s(对照为12s),提示() 因子Ⅱ、Ⅶ、Ⅸ、Ⅹ缺乏。 因子Ⅺ、Ⅻ、Ⅷ缺乏。 因子Ⅰ、Ⅱ、Ⅴ、Ⅷ缺乏。 因子Ⅸ、Ⅴ、Ⅶ、Ⅹ缺乏。 因子Ⅱ、Ⅴ、Ⅹ、Ⅶ缺乏。
患儿,女,3岁,心悸、乏力,听诊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杂音,胸片示:双肺纹理稀疏、细纤,透光好,心脏呈"靴"形,最可能的诊断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单纯肺动脉狭窄。 法洛四联症。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包括() 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 吸烟。 肺不同部位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 肺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 白三烯B4、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参加。
患者女,30岁,因“发热、头痛18d,昏迷2周”来诊。18d前出现低热、咽痛,体温37.8℃,无其他不适,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3d后头痛逐渐加重,无明显恶心、呕吐,家属发现患者精神、情绪异常,出现恐怖、幻觉、奇特的行为及口周不自主抽动。1周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昏迷。在当地行胸部X线片、颅脑CT均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颅内感染”(具体资料不详)。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治疗1周无好转,高热40℃左右,并持续昏迷,遂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39.4℃,BP120/90mmHg;浅-中度昏迷,颈抵抗,双侧视盘水肿;咽、喉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四肢刺激可动,双侧巴宾斯基征(-),凯尔尼格征(+)。提示:血常规提示感染;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正常;血培养示阴沟杆菌;2次骨髓穿刺(-);免疫全套无特殊;乳酸丙酮酸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及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正常。脑脊液:压力230mmH2O,WBC77×106/L,RBC×106/L,蛋白0.74g/L,余正常;细菌培养(-),ANTI-PPD(-),墨汁染色(-),HSV1IgM(+)。3次EEG:颞区周期性棘(尖)波伴高波幅慢波。颅脑CT、MRI(增强):左侧颞叶病变。)() A.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肠道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抗NMDA受体脑炎。 桥本脑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线粒体脑病。 脑肿瘤。
胰岛细胞瘤的CT特点为()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结节样强化病灶。 延迟扫描明显结节样强化病灶。 延迟扫描明显环样强化灶。 增强扫描静脉期低密度结节灶。 增强扫描动脉期低密度结节灶。
关于X射线剂量的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