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住院医师麻醉科题库>神经内科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30岁,因“发热、头痛18d,昏迷2周”来诊。18d前出现低热、咽痛,体温37.8℃,无其他不适,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3d后头痛逐渐加重,无明显恶心、呕吐,家属发现患者精神、情绪异常,出现恐怖、幻觉、奇特的行为及口周不自主抽动。1周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昏迷。在当地行胸部X线片、颅脑CT均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颅内感染”(具体资料不详)。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治疗1周无好转,高热40℃左右,并持续昏迷,遂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39.4℃,BP120/90mmHg;浅-中度昏迷,颈抵抗,双侧视盘水肿;咽、喉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四肢刺激可动,双侧巴宾斯基征(-),凯尔尼格征(+)。提示:血常规提示感染;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正常;血培养示阴沟杆菌;2次骨髓穿刺(-);免疫全套无特殊;乳酸丙酮酸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及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正常。脑脊液:压力230mmH2O,WBC77×106/L,RBC×106/L,蛋白0.74g/L,余正常;细菌培养(-),ANTI-PPD(-),墨汁染色(-),HSV1IgM(+)。3次EEG:颞区周期性棘(尖)波伴高波幅慢波。颅脑CT、MRI(增强):左侧颞叶病变。)()

A . A.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B . 结核性脑膜炎
C . 化脓性脑膜炎
D . 肠道病毒性脑炎
E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F . 抗NMDA受体脑炎
G . 桥本脑病
H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I . 线粒体脑病
J . 脑肿瘤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包括() 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 吸烟。 肺不同部位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 肺部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 白三烯B4、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参加。 患者,男性,30岁,左膝关节疼痛5天入院。患者5天前受重物撞击、跌倒,左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X片及CT示左膝关节组成诸骨未见明显异常。为求进一步了解左膝关节伤情,以下何种检查最佳() A.CT增强。 MRI。 全身骨显像。 局部骨显像。 超声。 关于X射线剂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修正后的吸收剂量称为当量剂量。 照射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 单位质量物质中所形成的离子的总电荷量是照射量。 吸收剂量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剂量的增量。 照射量是1R的照射使每千克空气吸收0.00875的能量。 女性,39岁。突发剧烈头痛半个月,伴意识障碍,右侧肢体活动减少1周住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半个月前与家人聊天时突感剧烈头痛,呈持续胀痛,不能忍受.急到私人诊所,测血压为200/100mmHg。半小时后出现意识丧失,肢体强直抽搐,口吐白沫,持续约10分钟自行缓解。急送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颅内出血,腰穿检查示血性脑脊液(具体不详)。给予药物治疗,头痛缓解。1周后患者出现昏睡,表情淡漠,不能言语,同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减少。查体:呈昏睡状态,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巴氏征(+)。按Hunt-Hess分级属于下列哪一级(提示:检查结果提示为前交通动脉瘤。)()。 A.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0级。 支气管扩张剂对COPD病理过程的影响有() 减少血浆渗出。 抑制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 减少神经传导介质的释出。 抑制支气管收缩。 减轻呼吸肌疲劳。 患者女,30岁,因“发热、头痛18d,昏迷2周”来诊。18d前出现低热、咽痛,体温37.8℃,无其他不适,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3d后头痛逐渐加重,无明显恶心、呕吐,家属发现患者精神、情绪异常,出现恐怖、幻觉、奇特的行为及口周不自主抽动。1周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昏迷。在当地行胸部X线片、颅脑CT均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颅内感染”(具体资料不详)。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治疗1周无好转,高热40℃左右,并持续昏迷,遂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39.4℃,BP120/90mmHg;浅-中度昏迷,颈抵抗,双侧视盘水肿;咽、喉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四肢刺激可动,双侧巴宾斯基征(-),凯尔尼格征(+)。提示:血常规提示感染;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正常;血培养示阴沟杆菌;2次骨髓穿刺(-);免疫全套无特殊;乳酸丙酮酸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及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正常。脑脊液:压力230mmH2O,WBC77×106/L,RBC×106/L,蛋白0.74g/L,余正常;细菌培养(-),ANTI-PPD(-),墨汁染色(-),HSV1IgM(+)。3次EEG:颞区周期性棘(尖)波伴高波幅慢波。颅脑CT、MRI(增强):左侧颞叶病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