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825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史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初期象征诗派,____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答案】穆木天
【解析】穆木天是早期象征派诗人,他在1926年发表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的概念,他坚持“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要求创作“纯粹的诗歌”。
2. 金雯清是小说____中的人物,这篇小说的女主角是____。1935年,夏衍曾以她为女主角创作话剧____,这部话剧是当时左翼所提倡的____的代表作品。
【答案】《孽海花》; 傅彩云; 《赛金花》; 大剧场
【解析】《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朝曾朴著。作者以状元郎金雯清与名妓傅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赛金花》是夏衍所写的剧本,1936年11月由40年代剧社在金城大剧院首演。1935年春节以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左翼戏剧家联盟总结了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明确提出:“在战略上要开展建立剧场艺术的运动,扩大我们的影响,显示我们的力量。”于是,在1936-1937年间,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了“大剧场”演出的热潮,《赛金花》就是在此时上演的。
3. 对小说的讽刺艺术多有贡献的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皮带》等。
【答案】张天翼
【解析】张天翼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他的短篇《包氏父子》《笑》《脊背与奶子》《出走以后》《同乡们》,中篇《万仞约》《清明时节》等一大批讽刺小说的产生,标志着他的创作的大转机,即讽刺艺术个性的形成。他由此提出了反虚伪、反庸俗、反仿徨的基本讽刺主题,以及三类讽刺性人物: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形象; 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形象: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
4. 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答案】《边城》
【解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恫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二、名词解释
5. 《骆驼祥子》
【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小说,载于《宇宙风》1936-1937年25-48期。小说以旧北京为背景,描写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到北京拉了三年洋车,刚买上一辆新车就被匪兵掳走。样子拼命拉车挣钱,准备第二次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抢去。车厂老板刘四爷之女虎妞迫使祥子同她结婚,替他买了辆新车; 但不久她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将车卖掉料理丧事。几次积钱买车不成,祥子绝望了,终于自甘堕落。作品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结构严谨,笔调流畅,地方色彩鲜明:样子、虎妞、刘四爷等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6. “随感录”作家群
【答案】“随感录”作家群是指在“五四”时期,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为主,用随感形式对现实做出敏锐的反应,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并以写杂文为主的文学创作群体。其杂文现实性强,论战色彩浓厚,其中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他们的创作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7.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答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简称“左联”。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最初成员有五十余人。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的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实践,译介和宣传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同“民族主义文艺”和各种错误文艺思潮作坚决斗争; 积极提倡革命文艺创作和文艺大众化,开展工农兵通讯员运动,努力培养新作家,壮大革命文艺队伍。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左联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其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 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组织工作方面存在严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8. 京派
【答案】京派是指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代表作主要有《边城》《萧萧》《长河》等。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沈从文、废名、老向、芦焚、萧乾、何其芳等,他们主要围绕自己的阵地《文学月刊》《骆驼草》《水星》《大公报·文艺》进行文学创作。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三、论述题
9. 举例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时是如何进行文化过滤的。
【答案】新文学先驱者中大多数人对西方的思潮、理论并不是盲目地照搬,他们力求做到从时代、社会和新文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去检验和选择外来的东西,并注入新的因素,因此,在当时发生重大影响的外来思潮都有一个“中国化”的“变形”过程。
(1)在文学革命酝酿和发动初期,发难者直接从外国文学运动中得到过启示
1916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曾经非常注意当时欧美诗坛的意象主义运动,认为“意象派”对西方传统诗歌繁绵堆砌风气的反叛,及其形式上追求具体性、运用日常口语等主张,与他自己的主张“多相似之处”。正是在“意象派”的启发之下,胡适写了《文学改良当议》一文,提出“文章八事”。胡适还引发了“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具体意象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倡为白话新诗运动。陈独秀写《文学革命论》,也开宗明义,号召要以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变革运动为楷模,发动中国的文学革命。其“三大主义”中所要求建设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也是以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作为蓝本的。
(2)文学历史进化论等文学理论的提出脱胎于西方现代学说
胡适、陈独秀等人最初提倡文学革命的一个基本理论,即文学历史进化论,就是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主要学说之一的进化论脱胎而来的,是西方思潮的直接产物。他们强调“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因时进化,不能自止”,指出旧文学必然被新文学取替,是因为旧文学“与其时之社会文明进化无丝毫关系”,这种观点,也从发展的角度看到新旧文学交替的必然趋势,成为当时向旧文学发动进攻的重要精神武器之一。
(3)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各样文学思潮及相关的哲学思潮先后涌入中国
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心理分析派、意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等,以及人道主义、进化论、实证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叔本华悲观论、弗洛伊德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都有人介绍并有人宣传、试验、信仰。
(4)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方法多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主张
就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而言,现实主义特别是俄国现实主义影响最大,后来成为中国新文学主流; 浪漫主义也有较大影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而属于现代主义范围的各种思潮也曾吸引了许多作家,做了多种试验。有那么多的西方思潮涌入中国,如冰河开封,其规模浩大而又混乱,促成了中西文化交汇撞击,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大大拓展了新文学倡导者、参与者的视野,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观照本民族的生活,同时在艺术创造上获得了广阔的天地。
(5)创作流派的建立得益于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学习
文学研究会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包括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时,中国现代文人注意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