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09计算机网络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综合题
1. 设TCP 的ssthresh 的初始值为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TCP 使用慢启动和拥塞避免。试分别求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
【答案】首先拥塞窗口初始值为1,采用慢启动,接下来窗口值按指数规律增长,因此随后窗口大小分别为2、4、8。当拥塞窗口cwnd=ssthresh时,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其窗口大小依次是9、10、11、12, 直至上升到12为止发生拥塞。
然后,cwnd 重新设置为1,ssthresh 值更新为6,慢启动阶段的窗口大小依次是1、2、4、6。
接着进入拥塞避免阶段,窗口大小依次是(仅列出到第15次传输的情况)7、8、9。
所以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依次为1、2、4、8、9、10、11、12、1、2、4、6、7、8、9。
2. 叙述IGMP 的工作机制,并说出两个IGMP 提高效率的措施。
【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IGMP 工作机制的理解。
多播路由器有多个端口,分别连接不同的物理网络,对每个端口它都动态地维护一张组地址表,表中记录了与该端口连接的物理网络上的主机、当前所加入的多播组地址。路由器根据这个表进行多播。
IGMP 多播路由器通过轮询本地网络上的主机,建立和维护这个组地址表。多播路由器周期性地(典型是125s )轮询本地网络上的主机,以便确定目前各个多播组中有哪些主机。轮询是用组地址224.0.0.1作为目的地址,对本地主机发送查询报文,每个实现多播的主机必须加入永久多播组224.0.0.1。源地址是轮询的多播路由器的地址,组地址设置为0,其TTL=1。
主机通过发送IGMP 报告报文来响应多播路由器的查询,报告报文的目的地址使用欲加入的或已加入并继续保持的多播组的IP 地址,报文中的组地址也填入这个地址,源地址为主机的IP 地址,其TTL=1。一个主机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进程加入不同的组,对每个组都要发回IGMP 报告。主机中应该维护一个表,它包含了所有参与多播的进程和它们所加入的多播组的IP 地址。进程也可以随时离开一个组,当主机检测到参加某个组的进程全部都退出后,对于这个组,就不再发送IGMP 响应报文。多播路由器也就知道现在这个主机已经退出了该多播组。
为了提尚效率,IGMP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当一台主机上有多个进程要求加入同一个多播组时,则只有一个进程发出声明成员关系的报告报文。多播路由器并不关心一台主机上有多少个进程加入同一组;
(2)当主机收到查询后,并不立即响应,而是延迟一个随机时间再响应,延迟时间在0〜10s ,间隔为0.1s 。由于响应报文的目的地址是多播组的组地址,因此,后发送响应的主机在等待发送的过程中,就可能收到与其他同组主机相同的IGMP 响应报告,它们就不必再发送自己的响应报
文了。因为多播路由器并不关心同一端口上有多少台主机属于同一组,只要有一台主机属于该组,它就会对这个端口转发该组的数据报。
3.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5)恶意程序。
【答案】(1)重放攻击:指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
(2)拒绝服务: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一直处于“忙”的状态而无法为客户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也称为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指通过授权,控制用户访问资源的范围,防止非授权访问,保证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宄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
(5)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一段程序。
4. 试给出两个例子分别在细粒度和粗粒度上使用QoS 显式路由选择。
【答案】细粒度:按照源点和终点间的每一个应用流定义QoS 需求,细粒度的例子是为特定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的特定应用指派的FEC ;
粗粒度:按照一组网络前缀或两个网络之间的应用流定义QoS 需求,粗粒度的例子是与特定出口LSR (不管数据流是从哪一个源结点发送过来的)相关联的FEC 。
5.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与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的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1)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与作用:
运输层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次之一。运输层(传输层)处于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之间,是整个协议层次中最核心的一层。解决的是计算机程序到计算机进程之间的通信问题,即所谓的“端”到“端”的通信。其主要作用包括:复用和分用、差错检测、可靠传输、拥塞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
(2)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的区别:
①运输层为应用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②运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而在网络层IP 数据报首部中的检验和字段,只检验首部是否出现差错而不检验数据部分;
③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 和无连接的UDP ,而网络层无法同时实现这两种协议。
(3)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
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因此,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6. 试找出可产生以下数目的A 类子网的子网掩码(采用连续掩码)。
(1)2,(2)6,(3)30,(4)62,(5)122, (6)250。
【答案】找出不小于子网数+2的最小的2的m 次幂,则子网长度应为m 。
(1)255.192.0.0;
(2)255.224.0.0;
(3)255.248.0.0;
(4)255.252.0.0;
(5)255.254.0.0;
(6)255.255.0.0。
7. 假定要用3kHz 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根据香农公
式
则性噪比为:
用分贝表示为:
结果表明这是一个信噪比很高的信道,在表示性噪比的时候,用分贝来表示会更加的直观简明,而直接用比值表示不利于理解。
8.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系统有什么特点?在传送邮件时使用什么协议?
【答案】(1)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系统的特点是用户可以随时通过万维网浏览器进行邮件的收发,相应的邮件收发协议是由HTTP 协议和SMTP 协议共同完成的。邮件系统中的用户代理就是普通的万维网浏览器,这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的传送过程如下:假定用户A 通过浏览器发送电子邮件给用户B , 先通过HTTP 协议把邮件发送到邮件服务器,邮
件服务器之间通过SMTP 协议传输,最后用户B 通过HTTP 协议从邮件服务器中读取收到的邮件。
(2)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系统在传送邮件时使用HTTP 协议和SMTP 协议。
可
得其
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