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09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对称密钥体制与公钥密码体制的特点各如何?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在对称密钥体制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的密码体制是相同的,且收发双方必须共享密钥,对称密码的密钥是保密的,没有密钥,解密就不可行,知道算法和若干密文不足以确定密钥。
对称密钥体制的优点是加解密速度快,安全强度高,使用的加密算法比较简便高效,密钥简短,破译极其困难,系统开销小,适合加密大量数据。其缺点是密钥的发送过程十分复杂,花费较高;当用户很多、分布很广时,密钥的分配存储就成了大问题;通信双方必须统一密钥,才能发送保密信息。
在公钥密码体制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且加密密钥是向公众公开的,而解密密钥是需要保密的,发送方拥有加密或者解密密钥,而接收方拥有另一个密钥。两个密钥之一也是
保密的,无解密密钥,解密不可行,知道算法和其中一个密钥以及若干密文不能确定另一个密钥。
公钥密码体制的优点是密钥少,好管理,分配简单;不需要用密钥通道和复杂的协议来传送密钥;可实现数字签名和数字鉴别。其缺点是加密速度慢,开销较大。
2.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 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传输?
【答案】根据给出的生成多项式,可得除数为10011,用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得到冗余码(余数)为1110,把它添加在要发送的数据后面一起发送出去。
(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若最后一个1变成了0, 则应该用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 不为0, 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2)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若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 则应该用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 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3)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 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
3.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
【答案】地址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是无分类编址,斜线后面的20是网络前缀的比特数,即IP 地址试求应添加在数据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C 类地址? 的前20位是网络前缀,后12位为主机号。
计算最小地址的方法是将IP 地址与地址掩码进行与操作,计算最大地址的方法是将主机号的比特位全置1。 一个地址
最小地址
最大地址
地址掩码
地址块中共有个地址,相当于16个C 类地址。
4. 什么是动态文档?试举出万维网使用动态文档的一些例子。
【答案】动态文档(Dynamic Document)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当浏览器请求到达时,万维网服务器要运行另一个应用程序,并把控制转移到此应用程序。接着,该应用程序对浏览器发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HTTP 格式的文档,万维网服务器把应用程序的输出作为对浏览器的响应。由于对浏览器每次请求的响应都是临时生成的,因此用户通过动态文档所看到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其主要优点是具有报告当前最新信息的能力。
万维网使用动态文档的例子很多,比如,利用动态文档报告股市行情、天气预报或民航售票等。
5.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案】我们知道,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能够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因此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它正在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因此,可以说因特网是人类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在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6. 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TCP 报文段,首部中的源端口是m 而目的端口是n 。当B 向A 发送回信时,其TCP 报文段中的首部中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什么?
【答案】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n 和m 。
7. [1]采用漏桶机制可以控制达到某一数值的、进入网络的数据率的持续时间。设漏桶最多可容纳b 个权标。当漏桶中的权标数小于b 个时,新的权标就以每秒r 个权标的恒定速率加入到漏桶中。设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为Npkt/s(pkt 代表分组),试推导以此速率进入网络所能持续的时间T 。讨论一下为什么改变权标加入到漏桶中的速率就可以控制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
[2]在题[1]中,设b=250token,r=5000token/s,N=25000pkt/s。试求分组用这样的速率进入网络能够持续多长时间。若N=2500pkt/s,重新计算本题。
【答案】因为在时间间隔T 内准许进入网络的分组数为:
因此,以此速率进入网
络所能持续的时间为:T=(rt+b)/N。
[2]T=(n+b)/N=0.21s
若N=2500pkt/s,则T=2.1s。
8. 主机A 向主机B 连续发送了两个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70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主机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 试问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如果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 。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答案】(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 共30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为:99+1=100;
(3)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长度为:179-100+1=80(字节);
(4)因为此时收到的报文段的最后一个序号为69, 当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B 向A 发送确认,所以这个确认号应为7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