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智能控制810数据结构(自)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闲)采用最佳适配(BestFi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MB 、分配30MB 、释放15MB 、分配8MB 、分配6MB ,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的大小是( ).
A.7MB
B.9MB
C.10MB
D.15MB
【答案】B
【解析】对于简单分区内存分配,需要将进程的所有代码和数据装入内存. 故55MB 先分配15MB 余40MB ,再分配30MB 后余10MB ,释放15MB 后出现一个15MB 和一个10MB 的空闲空间,分配8MB 时按最佳适配(BestFit)算法应该使用10MB 的空闲块,余2MB 的碎片,分配6MB 时占用15MB 的空间余9MB 的碎片(空闲空间),因此最大空闲区为9MB.
2. 某计算机处理器主频为50MHz , 采用定时查询方式控制设备A 的, 查询程序运行一次所用的时钟周期数至少为500。在设备A 工作期间, 为保证数据不丢失, 每秒需对其查询至少200次, 则CPU 用于设备A 的
A. B. C. D.
【答案】C 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的百分比至少是( )。 【解析】对于设备A , 每秒中查询至少200次, 每次查询至少500个时钟周期, 总的时钟周期数为100000, 又因为处理器主频为50MHz 。所以CPU 用于设备A 的
百分比至少为100000/50
3. 某网络的IP 地址空间为。 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则该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的网络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
A.32, 8
B.32, 6
C.8, 32
D.8, 30
【答案】B
【解析】子网号为5位,在CIDR 中可以表示2=32个子网,主机号为3位,除去全0和全5
1的情况可以表示6个主机地址,答案为B.
4. float 类型(即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 能表示的最大正整数是( )。 A. B. C. D.
【答案】D 。
【解析】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尾数采用隐藏位策略的原码表示, 且阶码用移码表示的浮点数。规格化的短浮点数的真值为:
故float 类型能表示的最大整数是
。
5. 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长度为3字节,i 的值为1到8,j 的值为1到10,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 开始顺序存放,当用以列为主存放时,元素A[5,8]的存储首地址为( )。
A.BA+141
B.BA+180
C.BA+222
D.BA+225
【答案】B
【解析】在计算中,可以考虑按照列存放时,A[5,8]在内存的位置,比较容易计算元素的首地址。比如A[5,8]顺序存放时,它是第7*8+5=61个元素,由于首地址为BA ,所以它的存储首地址为BA +(61﹣1)*3=180+BA。
6. 下列选项中, 满足短任务优先且不会发生饥饿现象的调度算法是( )。
A. 先来先服务
B. 高响应比优先
C. 时间片轮转
D. 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目可以看到, 本题所提到的问题是涉及短任务调度也就是属于作业调度, 因此首先排除时间片轮转算法; 因为作业调度算法中没有时间片轮转的算法。其次, 因为问题提到短任务, 则先来先服务的算法也可以排除了, 它与短任务无关。剩余高响应比优先算法和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是哪一个?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到, 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算法不能解决饥饿问题, 因为当一个系统短任务源源不断到达是, 长任务必然会得不到调度, 产生饥饿。而解决此方法的最好方式就是采用计算响应比的方法, 并以高响应比值优先调度。这样, 无论短任务或长任务, 均可以得到调度, 而且, 较短任务会得到优先的调度。故满足短任务优先且不会发生饥饿现象的调度算法只有高响应比优先算法。
, S 为符号位, E 的取值为, f 为23位;
7. 若需在
( )。
A. 快速排序
B. 堆排序
C. 归并排序
D. 直接插入排序
【答案】C 的时间内完成对数组的排序,且要求排序是稳定的,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解析】稳定排序有:插入排序、起泡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不稳定排序有:快速排序、
堆排序、shell 排序。时间复杂度平均为的有:归并排序、堆排序、shell 排序、快速排序。
8. 有关二叉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叉树的度为2
B. 一棵二叉树的度可以小于2
C. 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
D. 二叉树中任何一个结点的度都为2
【答案】B
【解析】树的度=MAX(结点1的度,结点2的度,结点3的度
以称为二叉树,是因为二叉树中节点的度最大是2,也可以小于2。
9. 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 地址是( ).
A. 目的物理地址
B. 目的IP 地址
C. 源物理地址
D. 源IP 地址
【答案】A
【解析】交换机会监测发送到每个端口的数据帧,通过数据帧中的有关信息(源结点的MAC 地址、目的结点的MAC 地址) ,就会得到与每个端口所连接结点的MAC 地址,并在交换机的内部建立一个“
端口地址”映射表. 建立映射表后,当某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后,交换机会读取出该帧中的目的结点的MAC 地址,并通过“端口-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迅速将数据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注意这里的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因此关于IP 地址的选项是不对的,因此答案为
A.
10.为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 ).
A. 找
结点n 的度) 。二叉树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