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物理学院67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

A. 《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

B. 《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C. 《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D. 《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杳了对中国收回教育权运动的重要举措的掌握程度。近代,帝国主义通过教会学校对华文化侵略进一步加深、加剧,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教育是拯救中国的手段,所以,对中国的教育主权不断的重视。起因于教会学校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许多学生退学表示抗议,得到很多人支持。运动不断扩大。其中,中华教

,全国教育会联合育社与1924年7月召开的年会上讨论了余家菊提议的《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会在同一年10月召开的年会上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取缔外国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两个议案。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

2.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奥古斯丁

【答案】B

【解析】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前,就一直居住在理念世界里,并获得了关于理念的各种知识。但进入肉体以后,由于灵魂受到肉体的遮蔽就忘记了原来在理念世界里获得的知识,而

,学习即回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获得知识的办法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回忆)

向”。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也就是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眼睛

,认识最高的理念一一善。柏拉图所要求的这个向上,转向光明,看到真理、本质、共相(理念)

,实际就是看问题的立脚点和世界观的转变。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甲提倡“灵魂转向”

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游戏,还有唱歌活动; 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

3. 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

A. 重视军事教育

B. 重视女子教育

C. 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 加强国家对教育

【答案】C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 )。

A.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D. 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答案】A

【解析】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但从更深层次看,它也是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的”人道德发展,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得到的自由、充分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这是全面发展的度方面的规定:统一发展,统一于个体和劳动过程。

5. 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 )

A. 《巴特勒法案》

B. 《巴尔福教育祛》

C. 《费舍教育法》

D. 《福斯特教育法》

【答案】A

,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于1944年【解析】《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

提出,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它结束了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互相衔接的初等教育制度,扩大了国民受教育的机会。法案确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费舍教育法》于1918年颁布,主张废除初等学校的学费制等,它的颁布对于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巴尔福教育法》于1902年颁布,该法主张设立地方教育局,赋予地方教育局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等权利。《福斯特教育法》于1870年颁布,该法案要求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等,它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这就要求大家对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法案的意义非常的熟悉和了解。

6. 隋唐时期设立了专门管理教育的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是( )

A. 国子寺

B. 国子学

C. 国子监

D. 太学

【答案】C

7.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

A. 礼乐

B. 礼法

C. 仁义

D. 天理

【答案】C

【解析】韩愈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道,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_是授业,即讲授古文典籍和儒家经典。三是解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联,构成了教师的任务。

8.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 )制定的。

A. 王守仁

B. 湛若水

C. 阮元

D. 朱熹

【答案】D

9. 科举制考试中,生源来自中央和地方官学的考生被称作( )

A. 生徒

B. 诸生

C. 乡贡

D. 弟子

【答案】A

10.王安石实施变法时,所主持的兴学称为( )

A. 庆历兴学

B. 熙宁兴学

C. 崇宁兴学

D. 中兴兴学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