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侧脚
【答案】侧脚是指为了增加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的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十柱高,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八柱高,角柱向两个方向倾斜。侧脚源于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目的在于借助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増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明代以后,侧脚逐渐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2. 乌头门
【答案】乌头门,又称棂星门,是宋《营造法式》中的门的一种类型。地上栽两根木柱,柱间上方架横额,形成门框,内装双扇门。宋代因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门扇四周有框,上部装直棂,下部嵌板,大的在背面加剪刀撑。一般用作官邸及祠庙、陵墓之前。
3. 清式彩画
【答案】清式彩画是指清式梁枋彩画的整体构图,其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它分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
4. 洛阳伽蓝记
【答案】《洛阳珈蓝记》是由北魏杨街之所著,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題,着重记述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的故事等等。这部书记述了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建筑和历史古迹。
二、选择题
5. 图示民居建筑从左到右分别位于( )。
A. 河南、安徽、云南
B. 陕西、浙江、贵州
C. 河北、安徽、云南
D. 河南、浙江、贵州
【答案】A
【解析】图片内容从左到右分别为:河南窑洞地坑院场景;安徽宏村徽派建筑;梁思成版《中国建筑史》中的插图,拍摄于云南丽江古城。
6. 苏州园林中苍浪亭之“苍浪”一词出于( )。
A. 《楚辞》
B. 《庄子》
C. 《诗经》
D. 《老子》
【答案】A
【解析】沧浪亭旧址原是五代中吴军节度使孙承右的池馆,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因被贬而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孙氏园址。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亭,取名作“沧浪”,“沧浪”一词源自《孟子》和《楚辞》,其中有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苏舜钦以此明志,并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之后,沧浪亭屡易其主。
7. 下列哪项关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描述不确切?( )。
A. 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B. 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C. 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D. 强调天圆地方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8. 我国古代在建城选址上的首要原则是( )。
A. 具备“天人合一”的理想景观模式
B. 具备交通优势
C. 具备良好的防卫性
D. 具备方便的用水及防涝条件
【答案】D
【解析】古人在建城选址时,历代都重视解决水源问题,因为城市用水对于一个几十万至100
万以上人口的都城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关于城市的排水问题,历代实践和记载也体现其建设的重要性。如清世袭承揽沟渠疏浚的董姓承包商“沟董”,即绘有北京内城沟渠图。
9. 目前我国已知最早、最典型的农耕聚落遗址是( )。
A. 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B.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 陕西岐山风雏村遗址
D. 西安半坡村遗址
【答案】A
【解析】木骨泥墙房屋实例以西安半坡村和陕西临潼姜寨最具代表性。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二者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其中的“大房子”是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会议事的地方。
三、填空题
10.在1925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中,_____、_____、_____三人分获头、二、三等奖。
【答案】吕彦直;范文照;杨锡宗
11.出三跳斗拱宋代称为_____铺作,在清代则成为七踩斗拱。唐代建筑光寺大殿外檐斗拱外出跳,成为七铺作。
【答案】六
12.承德避暑山庄建于清_____时期,主要景点:_____、_____。
【答案】乾隆;沙堤;万壑松风
13.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_____。
【答案】西周
四、简答题
14.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答案】(1)整体布局
在布局上,中国古代都城有一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自汉至清,历代都城莫不如此,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2)道路规划
中国古代都城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这是由建筑物的南向布置延伸出来的。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